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大话春节系列之:拜年送吉祥民俗有诗意

  • 飞鸟
楼主回复
  • 阅读:955
  • 回复:0
  • 发表于:2013/2/12 8:27:3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现实是历史的传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拜年这一民俗从何而来?有何讲究?让我们在古诗词中细细品味——
 

 
 

 
 

 
 

 
 

 
 


现实是历史的传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拜年这一民俗从何而来?有何讲究?让我们在古诗词中细细品味——
 

 
 

 
 

 
 

 
 

 
 



  拜年·起源

  起于汉代

  传说“年”是怪兽

  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

  ——元·欧阳玄《渔家傲》

  为何有过年的说法,为何除夕家家户户都点灯?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角,口似血盆,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名为“年”兽。每年的最后一晚,它便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到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我国史籍中,关于古代拜年的记载有很多。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载有:“正月元旦,家长少毕拜,姻友投笺互拜,曰拜年也。”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拜年·序曲

  开门炮响


  大年初一拜本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拜年之前的铺垫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
戏,好戏总在后面。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贴春联更不能少。春联起源于桃符。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不仅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通常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礼貌上,拜年前要准备携带贺年礼品。旧时惯例,对于登门拜年者的礼只收下一部分,其他的要歉辞,并回赠“利市”。同时,为了随时接待访客,主家还须准备一个放有各种贺年糖果的“全盒”。“全盒”内不同形状的小格中装有果仁、蜜饯、瓜子、麻糖等。

  拜年·礼仪

  新衣上身

  “压岁祈福”佑安康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清·吴曼云《压岁钱》

  “拜年”是通俗的讲法,此外尚有“见节”、“贺正”、“贺岁”等雅称。“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人们外出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寓意“压岁祈福”。

  相传“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又称“压祟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安度过新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将“压岁钱”放在孩子枕头下,正是为了“压祟”。

  旧时拜年,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这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

  拜年·传承

  “投刺”贺岁

  贺卡古代有“前身”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文征明《拜年》

  这首诗中所言的“名纸”和“通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前身。 可见贺年片不是近年才有。据民俗学家介绍,它始于先秦时期,因为纸尚未发明,就用竹木削成条刺写上贺词,称为“刺”。纸发明后制作的贺年片,习惯上也叫“刺”。“刺”不是官吏自己去送,而是差遣下人代劳。送“刺”的人到对方门外喊一声,主人出来接固然好,下人接也可以,交了就走去下一家,所以称作“望门投刺”。

  团拜也是自古有之。唐朝建国后,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在《唐书·礼乐志》中,就有皇帝在春节接受群臣朝贺的记载。包佶诗曰:“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这首诗就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朝廷中***官员“团拜”的盛况。

  拜年传情

  对于拜年的意义,民俗专家认为,年的文化属性,除了辞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

  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养。长辈对晚辈的爱通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人性自觉。拜年不但是增进亲情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 


  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核心。拜年说的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时人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采取一种宽容、化解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立了友谊,增强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今天是网络化时代,同时也是陌生化的时代,我们民族需要有一个亲人相聚的节日,春节作为极具精神价值的文化传统,对我们来说,是光明而温暖的。

  (林蔚)
“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幸福本来很简单,只是欲望膨胀的快!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