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社旗家长注意!快看看你家孩子书中有没有这句话!

  • 星尧
楼主回复
  • 阅读:209
  • 回复:0
  • 发表于:2022/9/27 10:46:24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开学以后,不少社旗的家长都拿起了孩子的课本回顾起来,小编惊讶发现一首词跟记忆中的不同,那就是“天将降大任于”什么人呢?似乎绝大多数人都记得是“斯人也”,但现在的教材上写的却是“是人也”。这是为什么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于是小编开始了一段关于“语文教材”为什么要乱改的疑问,询问周边很多人,有人说以前的语文书,写的就是“是人也”。但更多人确定的还是“斯人也”,这下很小编的朋友们也开始发蒙,到底是自己的记忆被人篡改了,还是语文书出问题了,还是什么原因呢?

明明大多数人记得都是“斯人”,甚至输入法、浏览器里联想出来的也是“斯人”,到底应该是哪个字才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种事情,要去探寻一下到底这个“思维混乱”是如何造成的?再遇到朋友笃定地说“小时候语文课教的都是‘斯’人!”,已经学会直接反问一句:那你是几年级学的呢?还记得是哪个语文老师教的吗?如果连哪个老师教的都不记得,那怎么可能确切的记得老师那堂课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那首先我们就去找一下《孟子》的原文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难找到答案,因为在所有能搜到的古籍影印版中,无论是《孟子》还是关于《孟子》解读的著作,在这句话上,都是“是人也”,没有看到过一个“斯人也”

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孟子》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孟子》


收录的汉代赵岐写注,宋代孙奭写疏的《孟子注疏》也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孟子注疏》

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孟子正义》中华书局版

即使我们把搜索的范围放大一些:

朝鲜的儒学家李珥写的《孟子谚解》,也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朝鲜《孟子谚解》


日本宽政五年(1795年)印刷出版的朱熹的《孟子集注》,同样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孟子集注》

所以可以确认《孟子》的原文是“是人”,并没有什么问题。那是不是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书印错了呢?还是大部人人都记错了呢?

为了确认这个事情,小编找了5个版本的旧语文教材,分别来自人教社(1982年版、1987年版,1994年版,2009年版),以及语文出版社的2011年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你还记得你之前用的是哪个封面吗”

从改革开放到这个世纪初,绝大多数中学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之后一些省市逐渐开始用其他版本的教材,不过这些版本太多,我们就选择了语文出版社一个新版本作为参考。

首先再追问一下开篇的问题:“天将降大任于x人也”这句话,是几年级学的?你还记得么?

答案是:不同教材是不一样的。

  • 如果你学的是人教版1982、1987和1994年版,都是第五册,也就是初三上学期学的。
  • 如果是用的人教版2009年版,那是九年级下册,初三下学期学的。
  • 如果是语文出版社2011年版,则是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上的这一课。

而翻书得到的答案也很明确,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教的也是“是人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教版1982年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教版1987年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教版1994年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教版2009年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语文出版社2011年版

鉴于在之前关于“说服”的讨论中,很多人坚定的认为,即便字典、教材都是这样,但老师肯定是看“教”,所以教的不一样。先不论语文老师会不会真的会和教科书拧着来教,老教也找到了一本。首师大语文教研室对人教版1994版出的教参。里面同样是“是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但小编确实看到有部分教辅材料之中确实有存在“斯人也”的情况。但毕竟只是教辅材料,权威性与真实性不敢深度讨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既然不是语文书上说的,又是哪里来的呢?

在网上关于这个“斯人也”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和猜测。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一个观点,是说这个是来自港台地区尤其是影视剧的说法。这个说法如果是用在“说服”一词的读音中,是解释得通的,因为台湾地区的“说服”读音的确和我们不同(因为词典解释的词义也有差异)。但是这次却不能这么解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台湾地区的教科书,以及辞典、文献中,基本上收录的大多也是“是人也”,虽然也有一些书籍、文章中有“斯人也”出现,但比例并不高,因此不太可能是他们影响到整个大陆地区的记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研究院官网资料库


有趣的是,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国语辞典中,“是人也”和“斯人也”都出现过,辞典编纂方的这个自相矛盾疏忽的确不应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版》2021

第二种说法,是说从清末开始,“斯人也”的说法就很多了,是在著名的清末小说《野叟曝言》里出现的。

清末民国年间,的确有一些书中有“斯人也”的字样,但数量很少,比例更是非常低,因此虽然能证明“斯人也”的用法也有些年头,但并不能成为“全民认可”的来源。

而且《野叟曝言》虽然有名,但这本很像网文时代的龙傲天穿越后宫18x小说,很难有多少全民影响力,也不会有多少读书人是从禁书中学孟子语录的。更重要的是,在《野叟曝言》的影印版里,也清清楚楚写着“是人也”。所谓“斯人也”一说很可能是现代扫描txt中被“勘误”而来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野叟曝言》

那么为什么会有“斯人”与“是人”之分呢?

1.像小编一样,第一印象是“斯人”,因为学过文言文的都知道,“斯”在文言文中最普遍的意思就是“这”,和原文意思比较相近,表达“这人”,所以当即脑子里想出来的就是“斯人”。

但其实,“是”在文言文中也有“这”的意思(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中的“是”就是这的意思)

2.受别人的第一印象影响,所以自己也跟着记成“斯人”。

3.受教材影响,看到有的人说自己学的就是“斯人”,但是也有人说教材从来没有出现过“斯人”,这个众说纷纭,不过因为大多数教材年代久远,小编也无从考证。

4.古籍对于普通人有距离,很难静下心全神贯注的看完古籍。

这可能就是大多数网友记错成“斯人也”的原因。

你之前记得的“斯人也”还是“是人也”?

欢迎留言讨论你的见解!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END——

请将本文转发给更多人看到!

您如果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小编工资已与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挂钩,一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三分钱

求!打!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编辑:在线宝宝 ?审核:王冈 ?来源:网络

?商务合作 |微信营销|活动策划|

?微信:w15936193732

?法律顾问:李雪冰律师 河南鼎聚律师事务所

声明:本文(图文、视频)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商务合作微信:w1593619373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发布招聘求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