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杨道宾:遇见洛阳——牛肉汤

  • 吥↘恠侑噯↘
楼主回复
  • 阅读:31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8/22 15:48:1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遇见洛阳——牛肉汤




作者 |杨道宾


喜欢洛阳,热爱洛阳美食,陆续写了洛阳浆面条、糊涂面、肉盒、红薯面条,对于最大众的,作为洛阳文化符号的牛肉汤,却迟迟不敢动笔,恰如那种“近乡情更怯”的情愫,思虑良久,却不敢轻易触及。
然而洛阳美食,怎少的了牛肉汤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洛阳汤多,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鸡汤,几十个品种,知名水席里边,更是汤汤水水,全天供应。汤在洛阳已经形成一种饮食文化,有了文化属性,无论达官显贵,或草根百姓,均厚植于心,谁谁都离不开,断不了。

(一)
洛阳人提起对汤的热爱,似乎都有着一段故事。
我头一回喝牛肉汤,是在14年前,大学刚毕业,到洛阳上班,也是第一次来洛阳。当时暂住姑姑家,早上姑父带我下楼吃早餐,电梯里姑父讲,今天带你喝牛肉汤。那口气,满怀豪情,像是带我吃极好吃的,给予最高礼遇的感觉。
牛肉汤是什么东东?嘴上没说,心里反复琢磨,牛肉汤长啥样,要跑很远吗,早饭不喝小米粥、胡辣汤,怎么喝牛肉汤,不油腻吗?种种疑问,但也没说,姑父待我亲,敢肯定,一定是美食,一定好吃,罕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一次,我吃的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喝,汤馆配有烧饼和饼丝,烧饼不就菜,我不会吃,就点了饼丝,起码看着像面条,跟着姑父在碗里涮了涮,咦?原来还有这种美味。
那一顿,我喝光了碗里的汤,姑父见我喜欢喝,又给我添了汤,加了一份饼丝,我照旧吃完喝光。刚大学毕业的半小伙,正青春,那时的我,饭量惊人,捞面条能吃一小盆,主要是,这个汤好喝,当时要是问我咋好喝,我真说不出来。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万寿山庄观中有棵人参果树,果子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能活四万七千年。吃后长生不老。那天,观主镇元子出差,让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不敢吃。八戒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了三个果,与八戒、沙僧一人一个。师兄们得知此果神效,更是珍惜,八戒囫囵吞枣,一口下肚,事后还想吃,只答吞得着急,忘记细品啥味了。
我第一回喝牛肉汤,大抵就是这种感觉。那一顿,喝得我到中午还不饿,非常顶饥。
在此之前,少有喝汤,农村出来,没见过啥大世面。吃过最好吃的,就是随父母参加酒席,里边有酸辣肚丝汤,紫菜鸡蛋汤,那只是共享,一人只能盛一小碗。家里做饭,一年四季都是面汤,糁汤,米汤,中午捞面条后的面汤。
后来,我与同事合租了一间民房。他是标准洛阳人,早饭只喝汤,极偶尔的,会吃根油条、包子之类的,只是时间来不及,为填饱肚子。于他而言,喝汤才是吃早饭,其余皆为应付。
租住在城中村,多是本地人,早餐店少,汤馆多,受他影响,我真正跨入了洛阳汤客大军。那几年,辗转附近大小汤馆,羊肉汤、牛肉汤、鸡汤、豆腐汤等等,喝了个遍。
老家也有汤,但并不在早上喝。烩面馆里都是羊肉高汤下面坯,品尝过;鸡汤自小被家长认为大补,也喝过;豆腐汤虽然没喝过,然而喝过鱼头豆腐汤,感觉是同样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这三种汤皆白,看着像是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严格来说,对洛阳汤文化的适应,就是先从那些开始的,从接受到热爱。我体质不好,身体对外界反应很强烈。羊汤和鸡汤补,喝的多了,身体就会有上火的反应,唯牛肉汤,性平,怎么喝都没事。到如今,还是回归了牛肉汤,牛肉汤也就成了挚爱。
我常跟来洛阳的朋友讲,初来乍到,也许你感觉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没有异样,但只消半个月时间,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与之俱来来的归属感,也只消这半个月,你就会喜欢上这个城市,他的神秘、独特。而最直观的,就是饮食结构的变化。

(二)
洛阳的汤馆遍布大街小巷,各种汤成为早餐的主流,牛肉汤更是主流里边的主流。命名也各具特色,以地名命名的、以个人姓名命名的、甜咸牛肉汤、牛杂汤等等。
知名的汤馆,各区都有分布,且各有特点,我住洛阳东部回族区,每次和朋友们聊天,来回族区喝汤是必谈的话题。
汤馆不仅成了区的代名词,更是洛阳的代名词。
洛阳城市,东西狭长,回族区在东部,距城市西头有几十里。不少朋友在西区住,常听他们说,有时候,赶上周末,他们五点多起床,乘车一个小时,跨越四个区,来到这里喝汤,为的是喝头锅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城东知名的汤馆距离我家都不远,二百平方以上的就有好几个,都很有名,九点钟以前过去,都是要排队的,官大官小,年老年少,来了一律平等,都得排队,先买票,买完票,顺着队伍到打汤的窗口,舀汤,买饼。
作为一名汤客,我尝试过各家有名的汤馆,整体上,牛肉汤的口味该归结为醇郁、厚重,挂齿留香的,尤其是客流量大的门店,浓郁鲜香占主流。东区的独成一体,汤清淡,更适合口味偏淡的顾客。
美味,往往取乎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经典,源于对每一个环节的坚守。用料上,各家有各家的配方,千百年来,适应着不同人群的口味,成为家传秘方。
知名汤馆除了用料更正宗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熬制和用料上。先说熬制,牛肉汤的熬制对时间的要求更苛刻,一锅上等好汤最起码要熬制18个小时以上,牛肉分配大块,牛骨则是先用斧头砸裂,然后劈开成段,这些年技术先进,也有使用电锯的,但知名汤馆仍然选用斧头劈,这个诀窍大家应该一下就能理解。类似于在凉拌黄瓜时,刀柄拍裂的黄瓜,与滚刀切开的黄瓜,腌制出来,口感绝对的天壤之别。
一个正宗的汤馆,对熬制的火候和时间是有严格的把握的。来洛阳十来年了,经历过两次汤馆对时间的把控,一次是早上乘车去外地,在高铁站附近的汤馆,天还蒙蒙亮,早餐店亮灯的只有汤馆,赶过去,看着一锅翻滚的牛肉汤,让老板来一碗,当时汤馆也就我和老板两人,老板说啥也不舀,直看表,时间不到,我说我不在乎,赶时间呢,这汤至少也熬够10来个小时了,差不多了。我也不在乎,只要热乎就可以了吧,就那,老板坚决不卖。还有一次,是半夜,加完班,凌晨两点多了,路过汤馆门口,看到亮着的灯,想进去喝上一碗,被热情迎店,然而对于喝汤,同样被告知,没熬成,不能喝,果断拒绝。
好马配好鞍,每个成功的汤馆,都搭配一个优秀的饼铺子,各家除了汤的口味不同外,这个饼也是不同的。或软糯弹,或焦香脆,也有给口味清淡者准备的锅盔馍。类似西安羊肉泡馍的那种,不过,在洛阳,可没人给你掰,都是自己买了自己一块块掰碗里,泡着吃。因为喜欢汤馆的饼,而常常光顾这家汤馆的情况,也常有。
大的汤馆不少,品牌文化,高端配置,更有各种牛肉售卖,喝汤作为平民消费,家门口的汤馆则相对小一些,却更具烟火味。
大众牛肉汤馆,有一个共同特点,桌子少凳子多。常见有二三十平方的,也就七八张桌子,早上高峰期,是根本不够坐的,汤馆都会预备更多的凳子,供大家搬个凳子坐门外,端着碗喝。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早上六七点钟,汤馆陆续开始上人,一人面前,一个大碗,碗里装满了汤,上边飘一层红辣椒,不配辣椒,仿佛喝的都不正宗的样子,红辣椒搅合着葱末,一碗用料丰富的牛肉汤,此时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有吃烧饼的,手里拿着烧饼,一块块掰着,往碗里放,边放边用筷子往碗里按。也有吃饼丝,直接一些,泡在碗里,搅合搅合就能吃,饼丝很筋道,抹了油的,往鲜,咸,骨香浓郁的汤里一泡,香软可口。喝汤的,双手捧着碗,边吹,边喝,吹两口,喝一口。大夏天,天气热,戴眼镜的,每吹一次,眼镜上边都蒙上一层雾,也不管了,只管往嘴里扒拉,有人干脆把眼镜推到额头上,看到有人近前,抬头,眼神迷离,也不知道看见看不见,手里始终端着自己的碗。然后拿起筷子,捞上几片肉,或者捞上几块饼,嚼了起来。屋里冷风吹着,空调上绑了一个红布条,随风招展,冷空气形成水雾,向室内吹去,就这,每个人都吃的满头大汗,嘴角一圈红辣椒。
屋里坐不下时,就有人搬个凳子,坐室外了,室外没有空调,气温已经升腾,除了吃的满头大汗,更是汗流浃背。就这,还是喝完一碗,又端着去加汤了。凳子也用完的时候,就有人,趁着店外的马路牙子,公共台阶,或坐着,或蹲着。遇到不喜欢泡馍吃的,左手捧着碗,碗底和手心的位置夹着馍,右手拿筷子,喝一口,右手掰一块馍放嘴里嚼一会儿,他哪是在喝汤,他是在吃汤、在嚼汤。
冬天则更甚,外边飘着雪,店外的雪窝里,站的都是人,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哪管什么冰天雪地,大雪纷飞。远远看着站在雪地里的喝汤人,浑身上下都冒着热气。光看着他们,都觉走路不滑了,更别提什么严寒。
什么机关干部、什么商界大佬,在街上还能认,到牛肉汤馆里,就跟到澡堂子一样,根本看不出来的。
洛阳人如此,作为新洛阳人,我才来十几年,对牛肉汤更是到了不离不弃的地步。前几年,我跟同学一起在郊区教书,那时候还没有地铁,晚上学生放学后,我们就骑着电动车,跑20公里,行程将近一个半小时,到对口味的牛肉汤馆去喝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前段,在洛阳老城一家知名汤馆门口,偶遇一个两年没见的朋友。他住在洛河南岸,早上陪他爸爸,俩人从家里走路7公里,来北岸喝碗汤,再走路回去。这种感情,非热爱,能做到吗?
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时间长了易想家,往往乘车出发之前,是必喝汤的,不论早中晚,都要找一家餐馆,静静坐下来,喝上一碗牛肉汤,踏上旅途,有汤的滋润,再长的旅途,也不觉劳累。到了外地,吃着他乡的饭,顶多三天,就开始想念洛阳的牛肉汤了。于是,等出差回来,第一顿饭,也必是喝汤,好像唯有喝了汤才算回家了。与洛阳在外的亲友通电话,必能听到他们想念洛阳的牛肉汤的声音,回来喝碗牛肉汤,也是他们坚定隔断时间就回来一趟的重要理由。
汤,成了洛阳人的魂,成了洛阳在外游子的根。
河南人见面打招呼,常有一句话:吃了吗?到洛阳,日常见面,则是问:喝了吗?这个喝,指的就是喝汤。

(三)
洛阳的汤文化,已经成为洛阳的一个文化符号。洛阳因此也被称为“汤城”。
对于汤的发源,有学者认为,牛肉汤发源于三代之间,也就是夏商周,那个时期,重视礼教文化,常用牛羊来祭祀,祭祀的肉是要清水煮熟的,待祭祀完,肉是不能扔掉的,则依次按品阶高低下分。分得的肉到平民碗里,寥寥无几,然而,分得一碗汤,配上肉,也是不错。否则,平民家庭,是不可能有杀牛煮汤来喝的。
也有学者认为牛肉汤来自于汉代,这里边还有一个传说。公元前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日,春光明媚,光武帝便装出游。当行到西华门(今洛阳老城西华街)附近时,从一所民宅里飘出阵阵清爽醇厚的香味,使众人胃口大开。光武帝命随从前去看个究竟,随从回来禀报:是一老者正在家中熬制牛肉汤。光武帝大惑不解,这个牛肉汤的味道居然如此的清爽醇厚,遂命人将老者请到皇宫中熬制牛肉汤。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熬制,牛肉汤终于熬成了。于是光武帝邀众文武大臣一起品尝此美味。
香气袭人的牛肉汤端上来了。第一个碗中的牛肉汤是甜汤,只见碗中盛着金黄色的汤汁,加上薄薄的牛肉,清甜可口,肥而不腻。
第二个碗中的牛肉汤是咸汤,肉汤中放入了秘制的红辣椒、葱花等调味品,汤色泽鲜红,口感咸、香、辣回味无穷。光武帝及众大臣无不绝口称赞。在回味着美味的时候光武帝突然有感而发,如果洛阳城中的百姓每天都能喝到如此美味的牛肉汤,那不是百姓的大幸么。于是光武帝下旨在洛阳城大街小巷兴建牛肉汤馆,命老百姓每天清晨必须喝一碗牛肉汤。因牛肉汤确实味道鲜美,喝一碗大家都觉得不够,但百姓的收入有限,于是光武帝下令,凡是喝一碗汤不够的,都可以免费添汤。这个传说,是在洛阳流传最广的传说,因此免费添汤的传统,至今在洛阳仍然沿袭着。
关于牛肉汤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有两点是一定的,牛作为传统农耕的重要成员,民间是绝对不能随意屠杀的,那么牛肉汤一定与皇族祭祀有关,牛肉汤的盛行一定与民族大融合有关。食用牛羊肉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洛阳故城建设了供外使长期居住的四夷馆,里边住了大量的胡人,他们带来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方式,后来有了大融合、大通婚后,饮食文化的交叉则首先在京城盛行开来,而随后的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兴起,贸易的交流,给京城带来了胡椒、麻料等调味品。
洛阳处于黄河南岸,冬季也是极其寒冷的,作为京都,牛羊肉的兴起,与胡椒的御寒作用相得益彰,而作为京畿重地的洛阳城,每天来往商贩众多,上早朝的官员等等,早上在家不方便做饭,熬了一夜的牛肉汤,随到随喝,方便快捷,补充营养。渐渐地,这种饮食文化便形成了,就成就了千百年来滋养河洛大地的牛肉汤,也成就了洛阳“汤城”的光荣称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不管传说如何,从营养学角度,牛肉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从中医角度来讲,早上属于肾气升腾的时刻,宜吃咸味,特别是咸汤,更加入肾,能够提振阳气,助力一天精神迸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朝更迭,时代变迁,日新月异的革新发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时时处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洛阳人对汤的追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延续,流淌在血脉里。


作者简介

杨道宾,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