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唐亚:记忆深处的青草味儿

  • 屎性ハ改°
楼主回复
  • 阅读:193
  • 回复:0
  • 发表于:2022/8/3 16:13:1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记忆深处的青草味儿




作者 |唐亚

说起来挺遗憾的,我没有亲见过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内蒙古大草原,没感受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壮多姿。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神奇的大自然却又公平无私,它呵护着万物生灵,塑造着这个瑰丽的世界,无欲无求。

老家位于宛东大地的丘陵地带,我的先辈们在此延续着薪火相传的农耕文明,广大农村啊天高地阔,无边无垠。大自然恩赐何其多?不胜枚举:河流、山川、庄稼、绿树、红花、青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剜草

小学时学过恁多古诗,掐指算来仅有白居易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一直镌刻在我记忆最深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去春又回,“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把诗写得多像童话,可惜里面主人公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每天散学归来后的必修课就是?上筐子箩头,拿住剜铲儿去田间地头剜草。什么拉拉秧、勾勾秧儿、毛妮儿菜、野燕麦……应剜尽剜。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时节,沟边地头上形形色色的野草正在吐绿,一帮孩子呼朋引伴,肩挎小篮,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地奔赴田间,也惬意得很。

日落西山,薄暮冥冥,牧归老牛“哞”一声长啸回荡在暮色苍茫的原野上空。大家纷纷把剜下并随地摆放的一小撮儿一小撮儿草收集聚拢后装筐,剜得多少不一。剜得多者使出吃奶劲儿?起筐子,腰及臀部向筐子那边趔成弯弓,全凭臀部力量托起沉甸甸的草筐子。少者虽心有不甘,无奈自身能力有限,加上天色已晚,也就顺其自然,故作镇定地双手捧起筐中草往上颠颠,蓬松蓬松显得筐子满,面子上不是光堂些。

到家,母亲早把汤烧好。鸡子已进笼,先倒出大半筐撒给兔子,这是为它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凑着手电筒亮光我看到它们手捧草叶,温文尔雅地吃得香甜。剩余留给早已入眠的鸡子们。第二天早上,母亲会拿上菜刀,铺块儿木板把余下青草剁成碎末,装入鸡食盆,供鸡妈妈们细细品尝。

麦苗起身后,再去田里剜草已不现实,因为不留神踩断麦秆会让大人们的汗水付之东流。于是剜草工作告一段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割草

幸福时光并未随剜草的结束而如期到来。

那天放学后,父亲说:沟里草起身能割了,牛(ou)吃一冬干草光掉膘,从今儿起就开始割草吧,镰磨好了。不由分说我又?上筐子如出一辙加入伙伴们割草大军行列,只不过工具由剜铲儿换成镰刀,鸟枪换炮而已。当然有时候筐子也会换成长虫皮袋儿,目的是便于携带运输。

割草技术可不是十天半月能历练出来的,母亲劳作大半辈子到底也没学会这项技术。记得刚学时候,我好几次把手割得鲜血直流,薅根刺角芽把带刺的叶子揉成糊状按伤口处,摘片蔴叶裹裹,蔴秆外皮一剥,撕一条三下五去二缠住继续割。仍然在天擦黑儿时跟大家一起回,不管割得多少,至少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叫人动容。第二天,得到父母默许,权且休养一天。第三天,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还去割草。一群同龄人嘻嘻哈哈,劳逸结合,岂不快哉?熟能生巧,技术越来越熟练,时不时模仿大人割草的样子“单丢把”——右手快速挥舞镰刀,左手不扶草,直接旋成一堆。这种高难度的割法靠的是利镰,腕力臂力以及经验,镰刀钝的情况下绝对不中。偷偷试过父亲的镰刀感觉锋利无比,就埋怨自己的不利。“那会敢磨恁利,割住手指头了咋整?”父亲说。

父亲割草技术炉火纯青,搁庄上是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夹住镰刀前脚出门不到半个时辰,后脚可肩扛一大箩头草回来了。父亲的草箩头也装得精致。二尺长的茅草只装草稍儿,箩头系儿里挤得齁紧,镰刀最后别草箩头上。左手提,右手托,像电视上举重运动员那样胳膊一挺,圆滚滚的大草箩头扛到肩膀上。远远望着父亲从村西大路胳膊一甩一甩地往家走,看不出上半身,只见偌大个草球儿缓缓移动。

进入暑假,我每天的工作重心由到校学习转移到上地割草,上下午各一包。不过充其量只能算打打替补,父亲仍是主力,他充分利用农忙之余的碎片时间加班加点割。三头正值壮年的大牛(ou)整夏天全部食用青草,一则营养全面,二则节省草料。麦秸的数量有限,要留到冬天青黄不接时喂,父亲需精打细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铡草

割回家的青草基本无甚杂质,纯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唯一要走的加工程序便是铡做二指长的小段。

为进行这项草料的粗加工工作,父亲专程骑自行车跑二十来里地到唐河源潭镇大集上买个铡刀。白花花的刀刃看着叫人汗毛直竖,那时候内心总自觉不自觉地拿它跟青面兽杨志卖的祖传宝刀相比,因为家除却镰刀菜刀和铡刀也没有其他太多利刃了。从此,它伴随我的父母一年又一年,直到我大学毕业。

父亲力大,按铡;母亲体弱,入草。俩人分工明确,配合天衣无缝。左邻右舍婶儿们一见到父母铡草就组团前来观战,边看边啧啧称赞:嫂子真是艺高人胆大,说啥我也不敢,我宁可按铡,我怕指头肚儿铡掉了!哈哈……铡青草相对轻省些,青草柔韧性强,容易把控。问题是深秋来临,草木零落雁南归时,父亲同样会把沟边儿枯草割回去,稍微晾晒就能烧锅的那种。

铡干草难度更大,非常有挑战性。干草光滑,入草时手抓不紧就会打滑,危险系数大,还容易起飞尘,母亲经常用白毛巾把头包成土八路,就这到末了还是鼻脸乌黑,得洗上两盆子清水。

近处荒草割完遂去远处,方圆十来里的荒沟有被割光的,有被烧荒的,都弄净后差不多已接近隆冬。铡的干草堆得小山似的,明晃晃的大铡刀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母亲这个不会割草的入草高手的手艺也完成当年的使命,被束之高阁,养精蓄锐,以待来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参加工作前那些年,鼻子里嗅得最多的是草味儿:家里屋里是不同季节的青草干草味儿,田里沟里是不同季节的青草干草味儿,时至今日我还总以农二代自居,原因是我骨子里就有股儿青草干草味儿,常常又幻化成一股儿乡愁的味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作者简介

唐亚,社旗县太和镇唐岗人,2000年参加工作,已过不惑,仍在奔波,爱好旅游,但诗和远方不属于自己,偶有灵感之际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忙里偷闲记下只言片语为生活增添些许情趣罢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