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魏春明:我们村口的老槐树已成仙

  • ══做个低调の孩纸◥
楼主回复
  • 阅读:359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31 15:27:54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们村口的老槐树已成仙




作者 |魏春明

无树不成村,有村落的地方都会栽种各种各样树木,而村口的那棵饱经风霜雪雨的古树,往往是游子的一抹浓浓的乡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老家村口就有一棵古老的槐树,算起来应该是爷爷的爷爷那一代时,自生自长出来的。树冠如盖,虬枝盘曲,主干还得躲开树瘿几人才能合围,根系突出地面,疙疙瘩瘩,曲曲弯弯延伸很远。至夏日,古树绿荫似伞,遮天蔽日,给出入村、耕作劳累的村民们提供一个纳凉、歇脚、消遣的好地方。常有三五成群的村民们在树下,喝着大碗茶,搧着蒲扇,聊着新闻趣事,说着闲话笑话,是一件比较适意的事情。我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没啥讲了,就讲槐树的故事。她说,村口老槐树上住着仙家,大人小孩一家人,在后半夜,从树上常常能听到有说话的声音。当年,我年少不更事,也不知仙家是啥,也没见过仙家,只见过有白野兔在槐树旁边来回窜跑。以致于有月光的晚上,我也不敢在古树下玩耍太长时间,总怕仙家从树上冒下来,吓住我。
地生万物,而万物生为阳,死为阴,生总是阳气旺盛的表现。有树木的地方,感觉有生机,很活跃,很舒心。树大成荫,树多成林,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诚然,树可以美化环境,降低污染,净化空气,遮阳防晒。树能维系土壤,涵养水源,确保一方水土均衡,风调雨顺。草木多了就能引来鸟语花香,绿草成茵,这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远古的人们除了对洞穴有感情外,可能就是森林了,因为,树木能给古人提供火源、食物,衣服、躲避场所等。今天的人们除了对房子有感情外,大概也是树木了,大多数人对树都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尤其见到古树都要走近看看,抚摸抚摸,人数多了,大家还要手拉手围住古树拥抱一下,看看几人能抱住,以此估算估算树的大致年龄。
也有以古树为背景拍照的,或站立、或蹲坐,翘首弄姿与古树合影留念。穿越时空不难想象,这不仅是一次与古树的相挨、触摸,也是一场与古人的对接交流;既是一种崇拜,一种情怀,也是对古树的一种敬畏,一种缅怀。
万物皆有灵,当我们外出旅游时,常见到一些古树枝上挂满红布条的现象,那是人们认为树老成精,古树成了保护神,用来祈福祝愿的。为了心理上得到安慰,祈求古树保护一方平安,保佑家庭安宁、孩子健康成长,而年轻男女系红布条,则是以古树为媒作证,祝愿双方白头到老的寓意等。
还有风水行业的说法说:“树大合围,必出贵人。”树冠高大,树根深远,能吸纳地下、天空的生气、精华集向某一点,也就是所谓的风水、龙气向某一位置凝聚、靠拢,风水、龙气归聚,长期不散,此地就有“灵气”。树大招风聚“灵气”,庇荫赐福人成才。有一棵或几棵粗壮高大、生长年限久远的大树的地方,往往能出大人物。
当然,这可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真的、假的没有考究过。但是,确实存在一种现象,有古树的地方多是习俗民风淳朴,文化根脉深厚,而且,多会人口众多,六畜兴旺。对此,我深信不疑。无树木的地方,让人感觉沉闷、死板、无生机,无活力,看着不舒服。究其原因:有的地方不但不栽树,反而放任古树自生自灭,不去保护;有的地方为了城市的绿化,将古树移植城市里;有的地方为了建设,随意毁坏古树,无序滥伐树木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生存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树木少的地方,人居环境也不会好,影响身体健康,六畜不兴。久之,水土流失,寸草不生,多会引发自然灾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付出惨痛的代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古树成仙,古树是仙。我们要敬养,应珍惜、需保护。在农村,老人们都说,古树不能砍,砍树会对自身福气有损伤,会遭报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福散穷来生”之意,往往还会遭遇不测之祸。说起来还能举出些例子来,谁谁就是砍树后,突然招致祸患,得大病去世的。说得多了,就成真的了。一些地方为了修桥、盖房急用,需要放倒大树时,事先也要在树下放放炮,上上香,念叨几句。这些说法和行为,尽管有点迷信色彩,但也是提醒、告诫后人应该感激祖先的恩惠,尽量保护好祖上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从生态环境来讲,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家园。“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说,保护古树就是留着了绿水青山,就是保着了金山银山,就是可持续发展。“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利他之心,在保护古树的同时,逢季要多栽树,勤养树,为后辈存留财富和福荫。只有这样,才能多为子孙留下一片生存之地,幸福之处,才会造福于我们的后代。让他们无忧无虑,生生不息地绵延下去。
据我初步了解,现在方圆百年以上的古树不多了。除了老家那棵槐树外,周围能见到的有:南阳卧龙岗院内有几棵古柏树;新野县汉桑城内有一棵汉桑树;方城县大乘山普严寺门口有两棵千年银杏树,小顶山脚下有一棵几人都合围不着的银杏树;社旗县城广和堂后院有棵200多年的凌霄树,李店镇小高庙村有棵300年以上的白桑树。
按照我国古树保护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为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3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100年以上的为三级古树。我只知道这些古树大约树龄,属于几级考证不准。附近其它地方可能也有,但我没有见过,介绍不到,叙述不了。
记得,早些年,《南阳日报》有一个专栏,统计、介绍过南阳市内存活的古树,图文并茂,很是详细,大概是提醒、引导人们保护古树的意思,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还有多少棵活着。人们常说自己活着不易,其实树木活着也不容易。它们历经百年、千年,经受无数次天灾、人祸存活下来,可谓历经沧桑,历尽艰难了。
据说:全球最古老的树种是银杏树,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可见,其银杏树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多么强大,难怪被人们称为植物界的“世界第一活化石”。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园林艺术是我们独特的文化。艺人们千方百计地把古树浓缩在盆中,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盆景。主干多采用矮状、弯曲、沧桑感较强,生长多年的树桩。经过培育、修剪,盘根错节的根部置于盆土上,又皴又枯的树桩上发出新芽,有枯树逢春之意境,非常养眼,愉悦心情。树下再放些赏石,建造亭子、小桥、小溪之类景物,营造出“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将盆景或摆放在客厅,或置放于庭院,让人不出家门就能观赏到古树、奇石、流水,以达到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目的。其实,我猜测,这也是人们对古树的一种喜爱情结和精神寄托罢了。
村口槐树依旧在,不见当年树下童。1975年,我离开老家搬到城里工作居住,到如今已47个年头了,自己已由懵懂少年变成步履蹒跚,满头华发的老人了。每次回老家,期盼想见到的首先是村口的那棵古槐树。
当行至村口,见到古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甚是欣慰高兴。树老为古,树古变美。这么多年了,它仍然屹立村口,感觉它像一位刚毅的哨兵,日夜为老家的村民站岗放哨,守护一方平安,做出无私的奉献。又感觉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深情地目睹着家乡的人员更迭,世事变迁,亲切地注视着村民们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殷切地盼望着乡村世世代代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出于敬仰,每当回城时,我都要站在村口古槐树下,默默地祝福古树与天同龄,与地长存,真正成为仙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魏春明,男,1963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迄今在《新华网副刊》、《大公网副刊》、《新华文摘》、《河南日报》、《河南移民》、《南阳日报》、《躬耕》、《楚风汉韵》、《卧龙论坛》、《南阳人物》、《信阳文学》、《石柱山》、《大码头》、《宛东潮》、《赊店春秋》、《社旗大文化》、《社旗消息》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篇,现在社旗县政协机关工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