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唐亚:我的军人情结

  • 糕富帅#
楼主回复
  • 阅读:489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15 16:03:5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的军人情结




作者 |唐亚


说起来着实有点奇怪,我这一介女流之辈颇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与诸多男生一样从小就爱看军旅战争的影片、电视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记得初次看电影是九岁那年搁外婆家。外婆家所在的村子王六庄约四百来人,那时候农村家用电器稀缺,电视机更是稀罕物。后来,有见识的村干部号召村民集资买了台大彩电,全村男女老少那个兴奋劲呀,一时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总之是炸开了锅,奔走相告。只记得大伙都搬着小板凳坐在村中间的大路沟里看电视,人山人海,那晚播的是《林海雪原》。时隔多年,解放军总攻时与座山雕等匪徒激烈枪战的场景我仍旧记忆犹新,穿军装骑战马的杨子荣器宇轩昂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后来,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在艰苦的岁月里》、《大雪山》,王愿坚的小说《三人行》等文章,我都背得滚瓜烂熟。听老师讲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时腿上的腐肉一块块往下掉,讲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邱少云的故事。我常常眼含热泪,不能自已。
五年级有了历史课,但闭塞的环境狭窄的视野决定了我无法把零星的知识系统化。脑子里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部队称呼极其多样化:红军、白军(国军)、皇军(日本鬼子)、解放军、志愿军。咋部队都喜欢使颜色来命名呢?我没有答案,或许我脑子里日本鬼子的名称不是皇军而是黄军。
上中学后,我的历史知识极大地丰富起来,原来无法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太和乡二初中设在大庄园主李子炎的转楼上,我们当地人都叫它“洋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据说解放南阳时我军炮轰转楼上的国民党残余及地主武装,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亲自到七间楼(当时的野战医院,现位于太和镇中心小学院内)上看望慰问伤员。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就近掩埋在寨子西北角的护城河边上(现为社旗县太和镇烈士陵园所在地)。
当然这一切皆是我数年后才搞清楚的,或许某位语文历史老师偶然点到但我和同窗们那时却在神游万仞找周公解梦而错失机会吧,反正学生们私下里都把学校西北角的那片墓地叫“八路坟”。那时该处无人管理,灌木丛生,可随意出入。两个男生一结下梁子,就攥紧拳头说:走,上“八路坟”!言语中尽量要显现出华山论剑的气魄来,即便打不过也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九一年清明节,我光荣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的地点就在“八路坟”。宣誓仪式之后,教代数的杨老师开始用扫帚细致打扫坟头上的枯枝败叶,我当时还想,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扫墓啊!
高中生活简单枯燥,每年暑期开学学校照例要贴光荣榜鼓舞士气。提前录取批次是军警院校,会放在第一张红纸最上方的显眼位置,如长春飞行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光看看校名就会叫人心潮澎湃。每年寒假前看见上军校的学长们穿着笔挺的军装回母校找老师或同学,很是艳羡。当然只是羡慕羡慕罢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在下学习一般般处于长江中下游水平,高三视力严重下滑近视三百度,无论哪一条都注定我将与军校无缘无分。学海沉浮几载,我最终阴差阳错地上了师范院校,回乡当了一名教师。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影视业迎来了黄金时期。特别是继唐国强老师领衔主演《长征》连续剧之后,大批反映大革命,抗战,解放,新中国建设,新时期军人形象的影视剧应运而生。《绝命后卫师》、《延安颂》、《太行山上》、《八路军》、《解放》、《东方》、《士兵突击》等,我百看不厌。
真是无巧不成书,总做军人梦的我竟遇见一个曾是军人的老公,老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兰州空军后勤处服役四年转业。前些时,我给表叔在浙江服役的儿子说个媒,女孩清纯可人,在县医院当护士,俩人一见如故,谈得火热,谁知表婶从中插一杠子,把事儿搅黄了。我心里虽有怨气,也断然不敢当着表婶的面发泄。只是陪着笑脸说:侄女接着操心,再遇再遇,包您满意!晚饭时当老公面无意中牢骚了一句:烂当兵的还想找个老师哩!当兵的咋了?不是当兵的保家卫国你能安安生生坐着享受?老公瞪圆了眼珠子。没想到戳着他的马蜂窝,一激动我把他当过兵这茬儿给忘了!
“学习强国”上一则“新疆建设兵团的千亩优质棉长势喜人”的消息吸引着我的注意力,配着精彩的插图,满眼都是绿呀,望不到边。不由得让人想起三七年我西路军在甘西北与马步芳、马步青血战之后,由李先念带领剩余一个支队四百余人转移新疆境内,再辗转回到延安,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从西路军到新疆建设兵团,从革命初期的星星之火到一代代革命军人的辛苦付出,人民子弟兵无时无刻不诠释着革命的真谛。
饭后闲来无事,照例拿起手机刷新闻。突然一行大字映入眼帘:部队文职招揽人才,年龄四十五岁以下。我刚过不惑之年,年龄正合适嘛!迫不及待地点开来看,呵呵,要求真细,岗位覆盖面广,待遇从优。全部细则读完才弄清楚人家要的是高端人才,最低学历是博士。我这上世纪末的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所谓大学生根本就入不了人家法眼,纯粹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再看电视剧《毛泽东》,我似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古时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浩然正气,近代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伟人风范,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今朝有“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铁血军人,他们都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钢铁般坚毅的精神,用心用行动去绽放自己,展示自己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说得不无道理,虽然我们分工不同,可初心一致。把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哪怕是在战斗的最前沿,最基层,最偏僻的农村,也要肩负使命,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乡村教育出一把力。想到此,我心释然,仿佛身轻如燕,正准备展开双翅翱翔天际!


作者简介

唐亚,社旗县太和镇唐岗人,2000年参加工作,已过不惑,仍在奔波,爱好旅游,但诗和远方不属于自己,偶有灵感之际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忙里偷闲记下只言片语为生活增添些许情趣罢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