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王春兰:五十营?吴氏营

  • 花香洇染
楼主回复
  • 阅读:1184
  • 回复:0
  • 发表于:2022/6/6 9:35:42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五十营?吴氏营




作者 |王春兰

社旗县桥头镇有个村子叫吴氏营,向北与方城县交界。相传明万历年间的吴氏寡妇在此建庄时称为吴氏庄,后因此地驻扎过部队,当过军营,当地人习惯称为吴氏营,现在的行政区划也称为吴氏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曾经的吴氏营庙会,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年庙会时,北山山货云集于此,唱戏的、杂耍的布满庙宇前后,村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甚是繁华和热闹。吴氏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个社旗县唯一的村级集镇曾出过不少名人。就因为这个村名,有位古代官员因此羅祸,被赐死了。

时间大约是明末亦或是清初,那年天气不顺和,夏天暴雨一下就停不下来。一天夜晚吴氏营发大水,人畜全在睡梦中被冲垮的房屋砸死或直接被淹死冲走。全村幸存者寥寥无几,真是骇人听闻。

当地官员不敢怠慢,立马派差役快马去报:“赊店五十营(吴氏营)被淹,灾情危重,急需驰援。”

***得知灾情,忙做回应,五十营驻军受灾,那还了得,赶紧动用国库粮食、银两赈济。当地官员看到此情此景,心知也许是弄错了,却没想着去澄清事实,存侥幸心理,想来个将错就错,毕竟谁也不嫌钱扎手。

话说这位官员,籍贯赊店镇人氏,姓张,自幼饱读诗书,吃尽十年寒窗苦,三篇文章写得好,御笔亲赐探花郎。补缺到此,初走马赴任,踌躇满志,勤政爱民,不多时便把家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可是人都是容易骄傲的,骨子里都是有点贪的,他明知口头报灾,上司误解,多拨的赈灾物资却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挪做他用。

可毕竟纸包不住火,待巡察使明了详情,据实书面禀报,张官员的欺君之罪已经坐实,后悔迟,只得选了个体面的死法——吞金自尽,埋在老家万庄交社晋公路口偏北十几米路东那一片杨树林里。一抔黄土,一荒孤冢,一个故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某据高官显位,虽犯下天条,却也因是经纶满腹,按规格回原籍厚葬:玉扳指晶莹润泽,金链子灿灿闪耀,穿绫履缎口含宝珠,随葬也有不少硬货。虽是犯事,却享厚葬,可见其才华不凡。

就这样他在那块黄土地里长眠,然而身死却魂魄不甘,为自己满腹的才华叫屈,为盛年一念之差而悔恨,因而时不时弄出点动静。

那天志叔早上去社旗上班,约摸有五点来钟,走到此处,前走走黄黄的泥墙挡路,透过墙上方隐约可见灯光微弱。志叔换个方向拐回来再走,仍然是墙有灯光,折腾有一、二个钟头,天大亮,志叔猛一看自己就在这坟园子里转悠了半天,吓出一脑门子汗。

回家说起此事,老年人说那地儿紧,这种情形叫“鬼打墙”,若时间长能把人累半死还急坏哩。

所以后来周围村子里人都不敢自个儿起五更或打黄昏从那儿路过。只有斗儿爷不怕邪,胆子特别大。他有四个闺女,个个机灵、貌美,斗儿爷在赊店糕点厂上班,是国营单位,也有宿舍,可斗儿爷喜欢骑上那明晃晃的永久自行车,车把上挂一兜牛皮纸包的果子疙瘩,收获村里乡亲们眼巴巴羡慕的眼光。他总在夕阳西下时,一路叮铃着进村。

偏巧那天赶一批活,摸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干完,他本不想回家了,又一想第二天是小闺女的生日,他仿佛看到小闺女噘着红嘟嘟的小嘴唇,眼泪豆在眼眶里滚呀滚,楚楚生怜,他咬了咬牙想:“我还是回吧,我就不信那个邪!”

冬天天短,下午五点就擦黑了,九点多就黑麻麻儿,路上人烟稀少,斗儿爷哼着“李豁子离婚”中的选段:“李豁子我清早起来去拾粪呐,回家来咋会找不着俺那女人……”为自己壮胆,空旷的天地间,偶尔一股小旋风带着路旁落叶舞蹈,斗儿爷心里也怯怯的,车子铃清脆的叮铃声时不时打破这寂静的冬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突然,他清楚地听见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威一一武一一”的公堂差役的咆啸,凭直觉他知道那声音来自老黄窑的附近。那声音威严,苍凉又极具威慑力,让人听得不寒而栗……后来有人传得更玄乎,只是斗儿爷已作古,此情此景更显得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了。

当故事成为往事甚至成为历史,还有多少人能再记起。“滚滚长江东逝水……都付笑谈中。”好话讲十遍,比水都淡。张某官员的故事渐渐被人淡忘,乡村间又有新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

历史走进一九五八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大炼钢铁。田里的麦子快熟了,没人管;大家正砍光大树小苗,掏光家里的门板、床板、甚至棺材板做燃料;把铁锅、铁盆、甚至铁铲刀都交公打铁,要大干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哩。

当这一切木柴还不够用时,人们把目光投入地下,想从那巍巍老黄窑里倒腾出些什么能燃会着的。后来就有了在明媚的阳光下,杏熟麦黄时的一次扒墓行为。

一帮人又是刨又是挖还有人扒,终于露出了木质上乘还散发着微微药香味的棺材,胆大者撬开棺盖,一个中等身材,白净面目的中年男子静静地躺着,仿佛在悔愧、在叹惋……

人们眼看着他的衣服在清新的空气里风化成一堆粉沫,身子也由原来的饱满而变干瘪得犹如木乃伊一般。所有棺椁都变成了大炼钢铁的燃料,发了恻隐之心的人们就又把他就地干埋了。

于是饭场上又添了新的谈资,各家教育孩子的故事版本不一,主题相同:为民要本分,凭良心,不得不义之财,方能平安善终;为官莫起贪念,不义之财不可得,伸手必被捉。君不见“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再回到我们的故事中来,沧桑时世,岁月漫漫,吴氏营依然卓立于赵河河畔。可吴氏营被水淹而致一位张姓官员因贪犯法的往事,早已成了历史的烟尘。

曾经三、四米见方的大荒冢一一老黄窑,如今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风吹雨打,她依然静静地守候在田畴路边,诉说着一个令人感叹唏嘘的故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如今的吴氏营周围仍有寨墙遗迹,村西大坑犹在,那可能就是当年取土筑寨墙形成的。村中的关帝庙,常有善男信女到此瞻拜,香火不断。二月初七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社旗籍的官员无论身处何处,官居何位,都会严以律己,奉公守法。这是否为满腹才华的张官员在冥冥之中护佑家乡读书做官者,都能以他为戒,不重蹈覆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作者简介

王春兰,社旗县大冯营镇万庄人。幼时家贫,右手握锄头,左手不释卷,学习机会格外珍惜。及长从教,春风化雨,三十七载,辛勤耕耘,不问收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退休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闲来写写小文,抒抒情怀,且行且歌,岂不快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