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李中群:风雨沧桑杨户寨?-90年前的一场匪患灾难

  • 正怡
楼主回复
  • 阅读:63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2/21 11:13:46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风雨沧桑杨户寨-90年前的一场匪患灾难




作者 | 李中群

在唐河县城东南9公里的三家河北岸,有两个东西相距500米的杨姓聚居的村落。东边的叫杨户,西边的叫杨朱,两村同系一族,均属小常庄社区管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小常庄社区居委会
90年前,杨户寨曾遭受了杆匪的血洗,村民伤亡惨重。
为了发掘杨氏家族及杨户寨的厚重文化,铭记匪患灾难,20201128日,应小常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东祥的邀请,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曲凡杰、李中群、党万树、杨仲伶一行前往小常庄,寻访发掘那段悲惨的历史。
小常庄社区位于唐河县城东南8公里,312国道两侧,辖小常庄、惠洼、杨户、杨朱、傅庄、南李庄6个居民点,2012年1月,从古城乡划归新成立的兴唐街道。小常庄村虽然属唐河县一个很普通行政村,但在全国很有名气。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杨户村北口的苗木花卉广告牌
1998年至2007年,《南方周末》在全国选择东部沿海的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成功路(一条街道)、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唐河县小常庄(一个行政村)、西部的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一个集镇)为固定点,每年年终定时采访,真实记录三地的乡村面貌、经济发展、社会风情和农民的所思所想,力求通过社会最基层的细胞,管窥改革开放转型期这10年中国的历史变革。该系列采访经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以后,在全国影响很大。
居委会位于小常庄西端,312国道北侧,一座新建的、样式新颖的3层办公楼,如果不看牌子,根本不敢想象这是一座社区级办公机构。进到大院,李支书已在此等候,没多停留就带我们向杨户赶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居委会干部杨立勇家,事先约好前来座谈的老支书杨长龙、县直退休干部杨海亭、村民杨炳新、杨富庆、杨文亮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和从该村走出的对杨户历史文化有研究的县委督查办主任杨保营、文峰街道干部杨华山等早已等候在那里。
其后又采访了该村今年72岁的县教委原副主任、县文联副主席杨国奇、县文联退休干部杨山林和县棉麻公司退休干部杨文坡等人。他们的祖辈、父辈都经历过那场惨绝人寰的劫难,有的死里逃生;他们的近族都有人罹难于那场匪患,他们小时候都亲耳聆听过长辈们讲述的那场亲身经历的铭心刻骨的灾难······。
据杨姓祖坟碑文记载:明代末年,杨氏始祖自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唐县西南40里下屯街落户经商,后人口繁衍,经济发展。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其一支来唐县城东南15里的三家河北岸安家落户,定居建村,是为先祖。
因处三家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收成充盈,繁衍生息,家族兴旺。其子杨朱、杨户隔溪分村而居,二人勤于农耕,乐善好施,在方圆声望较高,为纪念先祖,后人便以其名字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关于杨朱村名来历,还另有一说,据唐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原副校长、家居该村的杨仲伶先生考究,杨户之兄属于文人,崇尚战国时期道家杨朱学说,且与己同姓,即引为村名。
究竟哪种说法准确,现亦无从考究,总之,杨户、杨朱二村同宗同族,和睦相处,乡民们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并秉承了先祖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人丁兴旺,经济殷实。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两村杨姓已为望族。据杨氏族谱载,其先祖中曾有文武秀才,遗留有强臂弓、春秋刀等物;村内建有杨氏祠堂、私塾学堂、武学堂、演武场、酒坊和油坊等。
随着生意的逐步做大,杨氏族人在唐县城西关外开设商行,建造楼房,生意兴隆,习称“杨家楼”,成为唐县城著名地标性的建筑,并成为地名,沿袭至今。
他们利用唐河航运优势,产品畅销汉口、荆襄等地。清代末年,匪盗猖獗,为保家安民,杨户村民在周边村庄民众的共同参与下,修筑了土寨和壕沟。该寨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设有东、西、南、北4个寨门,寨上建有炮楼,架设几挺火药炮,有教士农闲教人习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村南的老寨河沟
由此,杨户寨成为县城周围有名的坚固村寨。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匪患丛生。仅唐河县境就有老王泰、赵学诗、马占元、李玉山、“老鸡子”等几股杆匪,时常骚扰百姓。每有过来,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牵着牲口、驮着粮食到寨内躲避。
民国19年(1930年)农历十月初十,栆北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从祁仪东部进军唐河县,打击土豪恶霸,并占领了县城,成立了唐河县苏维埃***,杆匪一时有所收敛。
一周后,红军在攻占毕店后失利,撤回栆北根据地。红军撤离唐河县境以后,土匪们又开始活动起来。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唐北杆匪首领李玉山纠集牛德生等200多人在县城东南一带骚扰,在攻破三家河南岸的马楼寨后准备攻打方家寨。
可能武器不足,杆首委托阚庄村南周庄村的一个外号叫周呵喽的人,给杨户寨寨主杨桂芳传话,叫杨户寨借给武器和人攻打方家寨。闻听杆匪要借武器攻寨抢掠,干这种伤害百姓的勾当,被杨桂芳寨主义正言辞地予以拒绝。不知周呵喽怎样给李玉山传话,就此惹恼了这支杆匪,农历十一月十三上午,便率众匪300多人朝杨户寨方向涌来。
闻听杆匪过来,附近杨朱、李庄、傅庄、李庄等村百姓还和往常一样,携儿带女到杨户寨逃反。刚把寨门关闭,杆匪便从东、北、西三个方向攻寨,寨主遂召集炮手和青壮村民予以反击,杆匪久攻不克,双方对打三天两夜,杆匪亦伤亡百余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期间,村民杨殿卿,手提大刀,带伤冒死从西门冲出,跑到县城保安大队报信求救,但值班人员说元旦放假,不予理睬。第三天,寨内弹药打完,村民们又把铁锅和犁铧、犁面等铁器砸成碎粒充当弹药,奋力抵抗保寨,终因弹尽,杨户寨被攻破。
打红了眼的匪徒们入寨以后,无论男女老幼,逢人便杀,扬言要把男的杀尽,屠寨暴行,令人发指。拎起小孩往碾盘上摔,杨仲伶的大伯那时才6岁,被匪徒用麻绳勒死;杆匪们为了节省子弹,叫人跪成一排,一枪打死四五个人,或把多人赶到坑塘里,露头就打,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淹死。
那些没武器的匪徒就找来煤油,浇在一些村民袄上、棉裤上,活活把人烧死;有的用铡刀将人头铡掉,杀人手段,令人目不忍睹。顿时寨内一片恐怖,大人小孩齐哭乱叫,纷纷挤涌出寨,四处逃命。去县城报信的杨殿卿之子杨建胜,那年才7岁,看到如此惨状,不知如何是好,自己藏在牛屋草堆里,匪徒找来,乱捅了几刀;后又搬来桃杆放火烧房,好在只着了桃杆叶,杆子因潮湿没燃着,否则也就没命了。匪徒撤后被救出,没伤及要害,额部被刀刺伤,治好伤后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疤。“文化大革命”时,杨建胜经常被学校请去,给学生们讲述这场悲惨的遭遇,进行忆苦思甜和阶级教育。
今年85岁的杨海亭老先生回想起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那场惨剧,依然伤心落泪,其父亲杨永卿受伤后,从西门逃跑时,寨门内外死人成堆,鲜血把寨河水都染红了,他带伤一气向南跑过三家河才逃脱匪徒的追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杨国奇的父亲杨书胜当年也才6岁,看到土匪到处乱杀乱砍,小孩也不放过,吓得藏在死人堆里装死;杨仲伶的大爷杨志斌当年是北边炮楼的火炮手,他身强力壮枪法好,又居高临下,打死攻寨的杆匪最多。因头勒白手巾目标明显,匪徒进寨后,四处搜寻头勒白手巾的大个子炮手。杨志斌手拎一条大木棒,打死一个匪徒后,奋力向南跑去,蹚过三家河,躲到连湾村亲戚家顶棚上,躲过一劫。
三天后,杆匪撤离杨户寨,临走时还抓走了几名妇女儿童作为绑票,让家里拿钱赎人,又到杨朱村烧了几座房子。
经过此次杆匪破寨洗劫,杨户寨满目疮痍,人财损失极大,包括外村前来避难的乡民,共伤亡350余人,造成18户绝亡,有些户只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家族和村寨罹此浩劫,以至于多年后才得以复苏,也给幸存的杨氏后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沉痛印记。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90多年过去了,经历过当年那场血腥屠杀的那代人,多已作古。
随着世事变迁和新中国的诞生,杨户寨得以逐步恢复和新生,经济发展,百业兴旺。
2012年,纳入县经济集聚区后,给杨户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村外厂房成片,村内楼房林立,水泥道路平坦宽敞。村口向北新修的路街(镍都路)直通兴达路和312国道,村民们附近就可务工就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县城第11路公交车通至村头,杨户寨-这个曾遭重创的传统古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平坦路街直通工业区兴达路、工业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村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杨朱村南一株胸围2.02米的百年棠梨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中群,网名:唐河岸边,唐河县桐寨铺镇人。县人大退休干部,现任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从事县域历史文化的研究。2011年来,在《石柱山》《唐州风》《唐河文史资料》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唐河胜迹》《中共唐河县历史(第二卷)》《唐河革命老区发展史》《史韵唐河》《漫话唐河》《南阳历史文化词典(唐河县部分)》《唐河县地名志》等书的编纂工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