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赵永修:一张迟发的烈士证明书

  • 童心未泯
楼主回复
  • 阅读:601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1/30 9:26:00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张迟发的烈士证明书




作者 | 赵永修


2014年10月的一天,唐河县大河屯镇法云寺村委后崔岗自然村村民宗万柱手捧父亲宗运亭的烈士证明书来到父亲的墓前,焚上火纸后,跪下去连磕三个头,说:“爹,您老人家安息吧!您的革命烈士证已经发下来了。"宗万柱已禁不住潸然泪下,此时,距父亲为革命牺牲已经过去了67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宗运亭于1903年6月出生在后崔岗村,兄弟4人排行第二。自幼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从稍更事起,亲眼目睹了兵荒马乱、杆匪横行、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生性耿直的他萌生了改变黑暗社会,造福百姓,干一番事业的宏图大愿,但苦于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后来,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看到了希望。
青年时代,为生活所迫,宗运亭来到泌阳县境内的小邱庄(今属社旗县)给一家大户人家当磨工、端盘子、伺候客人。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逐步了解到,此处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地下党领导人李协民、王晓舟、李金章等常来常往。
之后,宗运亭在王晓舟等地下党领导人的引领下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担任地下党的联络员,在姜宗仁、李协民、王晓舟的领导下,在南阳和唐东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并于1936年7月由王晓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出于对敌人的痛恨和对革命工作的热爱,宗运亭以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的赤胆忠心,经常往来于源潭、大河屯、粪堆王、法云寺、后张湾等地,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发动的农民抗粮抗捐斗争使国民党顽固派恨之入骨,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围剿。1938年农历10月15曰,由于党内叛徒告密,南阳和唐河的地方自卫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包围了源潭镇。来不及隐蔽和转移的30名地下党员和骨干分子被捕。次日将其中8人枪杀,其他20余人被作为壮丁拉走。党组织遭到重大损失。

“源潭惨案"之后,我地下党组织为了便于开展地下活动,与地方伪联防队大队长夏玉峰(今社旗县夏老庄村人)搞统战工作,经地下党领导人王晓舟、地下党员李金章商定,将联络站设在夏玉峰处,派宗运亭到夏玉峰处以护卫的身份作掩护,一方面做夏的思想工作,争取其弃暗投明,为共产党做事,一方面迎接、护送地下党领导人李协民、王晓舟、姜宗仁等人,保护他们的安全。

为了党的地下工作的需要,有时候遇到陌生人,王晓舟就头扎蓝毛巾,身穿带大襟衣服,腿扎带子,扮作妇女模样坐在纺花车前纺线。在此期间,王晓舟等领导人与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均由宗运亭承担,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次,姜宗仁在源潭镇东北的魏洼村做农运工作时,因身份暴露而被当地土匪扣押,在一家牛屋里捆绑了三天三夜,派人昼夜看守着。上级党组织得到消息后,指示唐河党组织,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姜宗仁营救出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革命前辈姜宗仁

王晓舟接到上级指示,即集合唐河地下党领导的唐东游击队包围了该村子,先派人与敌人谈判,令其放人。如不答应就要强攻。土匪迫于我党的压力,只好把姜宗仁释放。那时,由于饥饿和寒冷,姜宗仁已不能走路,宗运亭就背着他走了几十里,送到了隐蔽地方调养身体。直到晚年,姜宗仁对此事仍念念不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39年1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这块当时我国南方14个红色根据地之一的竹沟新八团遭到重大损失。王国华率部突围到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做农运工作,和唐东王晓舟、刘中兴领导的唐东游击队联合,扩展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展开对日寇的斗争。

有一段时间,党组织在泌阳县西边的闫店一家酿酒作坊里设立联络站。王晓舟、宗运亭等共产党人常在此活动,进门即把枪支放入酒坛里,穿上工作服扮作酿酒工人干活,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搜查。那时候,日本侵略军在泌阳县柿树园建立据点,设有电台。

当地有一对孪生兄弟当了汉奸,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日本鬼子疯狂惨害百姓。上级党组织命令攻下这个据点,保护人民的安全。战斗打响后,鬼子凭借据点疯狂扫射。我方将士英勇顽强,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宗运亭更是一马当先,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最终攻破了敌人的堡垒,消灭了这帮鬼子,缴获了敌人电台。这次战斗,大灭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广大群众欢欣鼓舞。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唐河地下党得到更快发展。在李协民、王晓舟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七军分区独立支队,宗运亭担任独立支队一连连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革命前辈王晓舟

1948年春,宗运亭接到王晓舟的指示,派他和地下党员宗运昭(大河屯西北苏庄村人)到方城县独树镇执行任务,随后又安排宗运亭去赊店镇(今社旗)另执行一项任务。宗运亭扮作一个贩猪客商去赊店执行任务时,途经苗店西老贺庄,夜间被当地土匪杀害于老贺庄东岗一个三角坑东北角,年仅45岁。后来,当地人把那个三角坑叫做“猪客坑",旁边的那块地叫做“猪客地"。

宗运亭被害之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遗体用箔卷起来就地草草掩埋。几天之后,党组织得知了这一情况,派当地一名群众到宗运亭家里报信。接着,宗运亭的哥哥宗运卿、同村人闫志亭、刘岗村人刘狗剩、稻谷田村人张十三等四人去老贺庄将宗运亭的遗体抬回家乡安葬。同来的还有两名骑着马的独立支队战士。

宗运亭有四子一女。他牺牲时长子13岁,次子11岁,三子4岁,四子刚出生不久,女儿12岁。宗运亭的牺牲,使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部压在妻子杨建华一个人身上。当时唐河刚刚解放,社会动荡不安,革命武装正忙于剿匪反霸,未给宗运亭家属发给烈士证明书,更不用提给什么遗属照顾了,并且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

土地改革时,有人说宗运亭历史不请,把其家庭划为富农成份,把他家庭的财产征收。并在全乡的群众大会上把宗运亭的妻子当成反属批斗,让她赤着双腿长时间跪在新砸的砖碴上,割得双膝鲜血直流。宗运亭家只有十几亩薄地,几间草房,耕地只是自种,按家庭人均耕地数量本应该另分得土地的,划为富农很显然是错误的。后来,一位亲戚带着她到源潭的袁楼村找到***孙化民反映情况,才把她家的富农成份改为下中农。

1952年春,时任开封市副市长的王晓舟去武汉参加会议,顺便回到源潭,邀请一部分老战友在陈保聚家里会面,提出等他回去之后,对一些老战友的党籍和烈士认定等问题给予解决。提到宗运亭时,他说:“宗运亭是1936年7月由我介绍入党的,1948年春我派他执行任务中牺牲的。他的烈士身份我回去后就给他办理。"并询问了他家里的情况。但出乎意料的是,王晓舟回开封后,不久便患病去世。他的心愿未能实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宗运亭妻子以一个女性柔弱的肩膀勉强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她白天带着儿女讨饭,晚上纺花转线,穿拍子,做针线活儿,一家6口人艰难度日,终日劳累,患上多种疾病。年幼的女儿累得生了搭背疮,无钱医治,疼得死去活来。二儿子干重活得了压住的毛病,落下终身残疾……

1959年,宗运亭的三儿子宗万柱和四儿子宗万明同时考上中学,因有人反映其父亲宗运亭历史不清而不让升学。1961年,宗万柱报名参军,检查完身体已换上军装时,又因父亲的问题被取消入伍资格。后来,宗万柱分别经过专业培训,曾当过民办教师、气象员、赤脚医生等,但都一次次因父亲的所谓“历史不清"而被辞退。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农民生活困难,国家向农民发放救济款、统销粮,但一个驻队干部以宗万柱的父亲“历史不清"为由,不给他家发救济款和统销粮。宗万柱和弟弟宗万明据理力争,反被驻队干部派人将兄弟二人送到公社反省三天。

在一次次的打击面前,使宗运亭的子女们痛下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问题搞清楚,洗雪不白之冤,还他们一个公道。从此,宗万柱多次找公社领导和县民政局,要求对他父亲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多次上交申请材料。

后来,大河屯公社党委成立了由党委秘书、民政秘书和民政助理等人组成的专案调查组,找到河南省副省长姜宗仁、河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李金章、解放初期任张湾区区长的宗运昭、解放初期任饶良区区长的赵万振、源潭镇春坡大队党支部书记樊章等人进行调查核实,并实地走访了社旗县苗店乡老贺庄群众。

更加使调查组欣慰的,是调查组从一位老领导那里搜集到了宗运亭与独立支队干部的合影照。调查组在走访姜宗仁时,了解到他当时正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连去两次都未见到,但听院方说,因姜宗仁的妹妹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为方便照料,他已转南阳治疗了。调查组马上返回南阳,终于见到了这位老首长。姜宗仁向调查组提供了宗运亭的详细情况,临别还让调查组转告宗运亭的三子宗万柱,让他到南阳见上一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当宗万柱来到姜宗仁的病房,他看到宗万柱时已泣不成声,然后说:“我已经把你父亲的情况向调查组说清楚了,你就等着吧,事情会得到解决的。"接着还询问了宗万柱母亲的身体状况。

之后,调查组又几次北上南下,几经周折。但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为革命事业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功勋终将永远彪炳史册。在调查组和宗运亭家属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11月29日,中共唐河县委组织部确认了宗运亭的党籍。2014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宗运亭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明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当笔者问宗万柱有什么想法时,这位73岁的老人说:“感谢党和国家终于把我父亲的问题弄清楚了。我也没什么过高的要求。我父亲牺牲已快70年了,遗骨已迁葬两次,再迁已没什么必要了"。

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先烈不朽!


作者简介

赵永修,男,生于1953年10月,唐河县大河屯镇夏岗村人。197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小学语文科,擅长作文教学,所辅导的学生作文有多篇发表于《南阳日报》、《作文指导报》等报刊,被作文指导报社聘为特约研究员。1980年代中期始从事业余创作,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百余篇,获奖多次。2002年被县教委聘为新闻通讯员。曾编写《大河屯镇教育志》。2013年10月退休后,在《速读》、《南阳晚报》、《唐州风》、《石柱山》、《唐河文史资料》、《赊店春秋》、《宛东潮》等报刊及新媒体发表新闻、散文、民间故事等8万余字,参与撰写《大河屯镇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