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赊店古镇记忆@故乡茶事

  • 爱我所爱@
楼主回复
  • 阅读:605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1/4 11:12:58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春天,小城深巷中,常传来悠长的叫卖声:“毛毛根,黄花苗,蛤蟆皮棵--”;野菊花、夏枯草、六月雪--


这些野花野草,都是儿时便耳熟能详的植物,它们长在村边地头,车辗人踏踩不死,猪啃羊吃根不断。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毛毛根白白胖胖的分节嫩根,入口咀嚼后回味甘甜邈远,野菊花耀眼的黄花闪亮在秋霜初降的地头。家乡人用这些花花草草做茶,既消渴防暑,又清热解毒,实在是聪明之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深巷的叫卖声,不仅能唤起我对于这些野花野草的回忆,更让我怀念起故乡的茶事。淳朴而好客是故乡人的特性。便是偶遇经过村庄的过客,也会热情地奉上一碗热茶。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若是尊贵的稀客,主人会下厨房添火烧水,不一会儿一碗冒着热气放了红糖的荷包蛋茶就会端到你的眼前。当年我带了女友第一次回老家,看到母亲端来的荷包鸡蛋茶,女友面露难色,她那时正热衷于减肥,对于高糖高蛋白的食物避之唯恐不及,我悄悄告诉她:“这荷包鸡蛋茶在家乡相当于国家接待外国元首的二十一响礼炮,你要是一口不吃,家里人还以为你看不起人哪”。女友这才吃了一点,其余的荷包蛋,则由我代劳了。


家乡人喝茶,最讲实用,印象最深的,是喝“败火茶”。谁要是有个三焦热盛、虚火牙疼,去药铺抓上二包甘草、二花泡茶,略苦微甘的茶汤饮用之后,火也消退了,牙也不疼了,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有的干脆连卫生所、药铺也不去,扛了铁锨到村边地头,剜来些毛毛根、黄黄苗,洗净一煮,饮后心清目明,似乎体内升腾的火势,上蹿的火苗,都被这败火茶一下子浇熄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明前后,百草荣发,正是采摘“败火茶”原料的最好时机。家乡虽无茶园茶树可摘,但垂柳的嫩芽,野草的根叶,随处可寻。浸泡在河水中的柳树粉红嫩根,最爱小媳妇的欢迎,而婶子大娘们则会捋下半筐柳叶蒸熟阴干,到了麦收大忙或三伏酷暑,家家都烧上一锅水,泡上柳叶、竹叶,用瓦壶拎到地头毒日头下挥汗如雨的劳作之后,喝一气淡黄如金的茶汤,真是难得的享受。 

 有什么样的环境,便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在高粱棵子里扯开噪子吼唱:“西门外响罢了三声礼炮”或者“敬德打虎上锅台,伸手抓个窝窝来”的汉子们,赤裸着被阳光烤成古铜色的脊背回家,若无凉茶备用,会伸手捉过葫芦水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压水井中压出半瓢井拨凉水,扬起脖子气也不换,咕咚咕咚的一阵狂饮,然后抹一把脸上的汗水、井水,长长舒出一口气来,那些来自地泉深处的井拨凉水,一点也不比琼浆玉液、醇酒佳茗逊色。 

大红袍、铁观音、龙井、毛尖、碧罗春也都没有这一瓢饮快捷、实在。那样的酣畅淋漓,好比久旱的土地上接受了瓢泼大雨,滋润、舒坦、解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饮茶习俗与茶具

      (特约撰稿:张春岭) 

 瓷与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历史上,陶瓷文化与茶文化交相辉映,其中,饮茶习俗对茶具式样的影响十分明显。

  
《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二毒,得荼(荼即指茶)而解”。可见茶早期主要为药用。秦汉之际,茶才开始作为饮料。为饮茶而配备专门的茶具则始于西汉,当时茶主要是供给王公贵族享用。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到了六朝,由于江南各地大量种植茶树,饮茶之风遍及各地,逐步形成了茶文化。

  
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唐时饮茶,是将鲜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放在锅里煎煮后再喝,当时的茶具十分繁杂。陆羽在《茶经》中就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帆航)

 当时瓷茶具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以北方的邢窑生产的白瓷和南方越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双峰并峙的局面。

 
邢窑类银、类雪,越窑如玉如冰,当时大众更喜欢白瓷,由于当时饮茶方式是煎茶,茶汤颜色发红,陆羽认为,“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茶圣的倡导,自然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从此青瓷茶具成为主流,并影响到以后数百年的茶具生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到了宋代,“斗茶”成为上流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游戏。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而黑瓷茶具,因为“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南北各窑均有生产。福建建窑的黑瓷茶具兔毫盏、鹧鸪斑、雨点釉以及深受日本收藏家器重的建窑曜变器成为最受欢迎的瓷器。据称东京收藏的四只天目曜变器,保存在巨型保险箱中,每隔七年才公开展出一次,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自元代开始,喝茶的习惯又发生了根本变化,用沸水冲泡散形条茶的方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喝茶方式简洁而便捷。因为没有了碾茶这道工序,直接冲泡也不需炙煮,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纷繁复杂的茶具。明代散茶大兴,饮茶方式和饮茶器皿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精美陶瓷茶壶就应运而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时候,宜兴紫砂茶具适时登上了茶具的大舞台。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外,最主要的,还是这种茶具适合泡茶。

  
与紫砂茶具同领时代风骚的,还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

  
清代的茶具式样,虽然没有大的改观,但随着康雍乾三朝瓷器生产高峰的到来,青花、粉彩、斗彩五彩纷呈,到了清未民初,浅绛瓷和新粉彩也各具风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正像现代的人们喜爱保温、晶莹透明、不洒不溢、便于携带的玻璃茶杯一样,茶具总是随着饮茶习俗的改变而变化,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