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魏春明:情深唐河水

  • 家琪
楼主回复
  • 阅读:1336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25 9:12:43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情深唐河水




作者 |魏春明


有一种记忆,历经多年的洗练,但在岁月的辙痕中仍然清晰。经过时光的浸润、发酵,似陈年老酒,窖香浓郁。哪怕是几滴原汁,在心灵的宣纸上,也能洇出整幅水墨的浓情。

—题记

河是一首温馨的诗,河是一曲深情的歌,河是一杯浓烈的酒,河是一部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交响曲。每当我走近故乡久别的河畔,耳旁便仿佛响起王洛宾先生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梦中流过,我的眼睛就会湿润,思绪便随着潺潺河水,流向远方,飘向天际。


在宛东,发源于伏牛山南麓方城县境内的潘、赵两条河,流经至古镇赊店交汇一起,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成就了一条大河—唐河。

这唐河因河流纵贯唐州地而得名,又名泌河,古称沘水、它如一条浅绿色的绸带,轻缓地飘过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等地的腰间,入白河、汇汉水,最后流进长江,全长230公里。

我出生于唐河岸边的唐河县源潭镇,少年时生活在社旗县一个叫吕楼的村庄。

这村庄在唐河岸东,离唐河1公里来地,相对村东1.5公里来地的一条小泥河来说,村里人称唐河为大河,称小泥河为小河。


原来,因河道直冲老街,“五年一小水,十年一大水”的洪水将老街的河岸冲刷地很陡峭,河岸下形成一个潭窝,大船才滞留这里,等待发水行往下游。后来,好像这条大船往下游停放在唐河县至社旗县的渡口当过桥用了,唐河县对过往车辆还实行收费。

多年后,我经过唐河县渡口见过类似的船,不知是否是此船。我和赊店几位老人闲谈,也有人说,有这样的船,因水退消,船大回不了南方,遗弃停泊在赊店码头多年,以后,不知行到哪里去了。如果说的不错的话,应该就是同一条船。从这条大船身上,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唐河水是何等的宽广,过往船只载物是多么的多,也可以推测出早年赊店镇“水旱码头”的吞吐量之大、之多,略见一斑。

唐河是“万里茶道”的航道,明清时期过往舟楫频繁,来往商旅云集。
传说在清中期,汉口有一茶商带着女儿来到赊店镇销完茶叶,打道返航时,路过吕楼至青台一个叫金章的渡口,天色渐晚抛锚停泊过夜。
第二天早上,茶商女儿起来拿着手绢在船边洗脸,一不小心,手绢掉到河里飘往下游。正巧有一名叫张生的书生在河边挑水,顺手捞了上来,抬头与茶商女儿的目光相接,双方同时像触电一样。一个是豆蔻年华,含苞欲放,一个是气宇英俊,玉树临风。
正如《西厢记》台词“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少年。”望的时间一长,羞红了茶商女儿的脸庞,顾不得索要手绢,莞尔一笑,低头扭身进了船舱。这可看呆了张生,好大时才缓过劲来。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一见钟情定终身”,一点也不假。就这一笑,摄着了张生的魂,回家辞别父母,带着盘缠沿岸徒步跟着商船南下,船行他走,船泊他停,一路风餐露宿,含辛茹苦撵到汉口。
一打听,才知是一大户千金,门户不对,犹如一座大山矗立在中间,相见很难。多天后,张生花钱贿赂小姐奶妈,终于在小姐外出上香的路上与小姐见了一面,二人悲悲戚戚相诉相望一面的钟情,在奶妈的多次催促下,二人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临别将手绢当成了定情物,私定了终身。
小姐说,非张生不嫁,张生说非小姐不娶。难舍难分之时,张生对小姐说,待考取功名后前来迎娶,望等我。小姐含着眼泪说,一定。
三年后,张生考取了功名,揭榜后,来不及回乡夸官,便直奔汉口而去。见到奶妈迫不急待要求见小姐,奶妈刚开始支支吾吾,后来见隐瞒不着,才说了实情。
原来,茶商后来多少知道点小姐与张生的事情,为了少生是非,在张生走后第二年,便强迫着把小姐远嫁给福建一茶场的儿子为妻。
张生听后如雷轰顶,一下子瘫坐在地,待奶妈搀起来已疯语不断,怎么劝也醒不过来,疯疯癫癫而去。张生极度绝望,在汉口岸边流浪多日。
一天,张生见江面一商船上,有一少女在綄纱,张生神志恍惚中,把少女看成是小姐,惊喜之余便朝向商船扑身投进江水中,一沉再也没有上来。


半年后,小姐回汉口省亲,奶妈忍不住将张生的事告诉了小姐,那小姐听后,泪流满面,悔恨不已。连日来,小姐失约揪心,饭不吃,茶不饮。恨爹爹无情拆散,恋张生情深义重,联想到在福建婚后受的委屈和思念之情。
一天傍晚,小姐独自一人偷跑了出来,来到江边喊着张生的名字,跳江追随张生去了。
这一凄悲的爱情故事,是早年,我在唐河岸边听一位姓曲的老人讲的,有没有此事没有考证,只能当一个传说,供人们茶前饭后谈资消遣罢了。
少年时,夏天老在金章渡口薅草、捉鱼、洗澡,常听人说,顺着河道往北走两公里地的河两岸,过去打过仗,能挖着子弹壳,有人还说挖出了钢盔帽。那年代,物质匮乏,铜铁主贵,挖出点铜铁可以卖钱,很是引诱人。
这事真的假的,反正我没去挖过,也没有见有人挖出来过。
工作多年后,通过翻阅史料,才知道1948年5月,国共双方军队在唐河上游的埠口村附近打过仗,史称宛东战役。
此役,是刘邓大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牵制国民党胡琏兵团于平汉以西,以利我粟裕兵团渡黄河南下。为此,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河南南阳发起宛东战役。
5月25日战役发起,解放军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佯攻确山,以吸引敌18军南下及窜犯南阳的张轸兵团东援确山,相机歼灭。


29日,当张轸率部进至兴隆埠口地区时,察觉到我军的合击部署,即停止东进。31日突然向南阳撤退,南阳之敌整9师亦出城接应。双方在南阳以东到赊店镇西南处,唐河西岸埠口村,东岸刘庄村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至战役结束,历时10天,解放军歼俘敌1.2万余人,给张轸兵团以沉重打击,同时完成了牵制胡琏兵团的任务,使南阳守敌更加孤立。
前些年,为纪念该战役,影视单位专门拍摄了《宛东战役》电影,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年的战斗情况。
据记载,太和是宛东战役的后方医院,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还到医院看望过伤病员。
社旗县境内太和的“八路坟”,郝寨的十里井烈士坟,青台的烈士坟,埋的都是当年牺牲的官兵。


记得,在唐河岸边流传过有人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唐河两岸红旗飘飘》,不知是描写赊店、青台早年地下党闹革命的事,或是唐河西岸李店李协民当年参加革命的事,或是宛东战役的事,估计应该是反映唐河两岸闹革命的事。多年来,我一直想弄清此事。但是,我问过多人查找考证不出来,至现在,也不知作者是谁,也没见出版过。
那时候,我在金章渡口戏水玩耍,常听人们说顺河往北走几里地,河边有个冢子。当时不知是啥,很想去看看,因为年纪小,不敢走远,一直也没见过。
2014年夏天,我到兴隆镇办事,为了了却少年时的心愿,顺便相约几人,驱车往西走了几里地,过河到唐河西岸边才找到一个冢子。
走近一看,只见是一个大封土孤堆,从新立的石碑上看,属县级保护文物。土坡不算陡,上面长满荒草野树,好奇之心驱使几人攀援而上。至冢顶,拨开杂草见有一几米深垂直上下的洞口,揣测是盗墓人所为,环视四周也没有见到啥。


返回的路上,有人推测说可能是座坟墓,看墓人住的房子基础就在冢子的南边角,现在还能看得出来。


回来后,我和朋友们说到此事,有人说,前几年,这封土堆确实被盗过,惊动了公安、文物部门,逮着盗贼曾进行处罚过。
随后,我专门找过文物部门考问,专业人员答复说,没有考古挖掘过,无法断定、断代,被盗后,盗贼也没有挖出啥东西,说不清楚。


我又专题查找“冢”字的字义,大致有以下几个解释:冢,高坟也;冢土,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冢者,神鬼之所居也;山顶曰冢。不管是啥,也不管怎么说,这座冢子也算给唐河岸边添了一景点。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千百年来,唐河水亘古流淌,绵延不绝。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沿岸的子民,恩如泰山,情似东海。尽管日降月升,时光流逝。但是,往事并不如烟,万事并不东流。
作为唐河岸边的故乡人聊捡碎玉几块,串缀成篇,算作对唐河上游两岸陈年旧事的纪念。


青青河边草,年年茂盛长。但愿唐河水“久旱不断流,久雨水长绿。”这条绿直通天际,与蓝天白云相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魏春明,社旗本土作家,现供职于社旗县政协。魏老师作品朴实生动,在南阳作家群里是一颗闪亮的新星。博客“春和景明”敬请关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