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南阳知府与赊店寨墙

  • 天意弄人
楼主回复
  • 阅读:800
  • 回复:0
  • 发表于:2021/9/25 10:38:53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南阳知府与赊店寨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代的赊旗镇,是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是连通中蒙俄、横跨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枢纽。南下的客船,桅樯稠密,望之如竹林;北来的骆驼,结棚成群,晦明塞道。这座商贾辐辏、车马喧阗的商埠,以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和72条商业街巷、周长10 数里的寨墙闻名于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一览众山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赊旗镇的寨墙,不仅和堂堂南阳知府有关,而且,这位知府竟然因此而被罢官。近日出土的《南阳太守傅公政绩碑》,揭开了南阳知府和赊店寨墙的神秘一幕,它让我们轻松穿越历史,回窥150年前的赊店风云。

九月下旬,南阳市建设路与仲景路交叉口一工地出土了一通《南阳太守傅公政绩碑》,这通碑用大青石雕成,通高2.2米,厚0.2米,宽0.76米,是同治十三年九月,赊旗镇绅士和民众为前任南阳知府傅寿彤所立。碑文记载,“南阳为中州门户,其东北九十里有钜镇曰赊旗,与郡城成犄角”,当时太平军和捻军气焰嚣张,赊旗镇没有寨墙,捻军来袭,一点防备的办法也没有,情势危急。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傅寿彤任南阳知府。他非常重视赊旗镇的寨墙修筑,认为这是防御捻军的重要措施。他一到任,就到赊旗镇召集民众,宣传修筑寨墙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不有守,乌乎战,不有砦,乌乎守?”在他的号召下,赊旗镇“不数月而砦成,战守之法亦备,镇赖以定,郡赖以全,中州之门户,亦赖以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傅寿彤因为赊旗镇修筑寨墙一事,被上司免了官。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时的“豫之大府”以军费不足为由,派自己亲信到赊旗镇征收厘金,而镇上的民众还想以厘金修筑寨墙,双方因此发生冲突,民众情绪激动,局势几乎失控。傅寿彤急忙赶到赊旗劝解,又出示告示,规定“十取六充军饷,余悉给为修砦费”,这才算化解了一场严重冲突。事后,有人以傅寿彤以私惠取悦民众、邀买人心为由告发,结果,上司罢免了傅寿彤的官职。



傅寿彤因赊店被罢官事,原树于方城扳倒井光武庙玉照堂前的《南阳太守傅公去思碑》也有记载:“赊旗店为商贾辐辏处,乡设官廛,绅民欲借官廛筑砦,上宪不允。公上书言该处兵燹后,民命不堪,乞暂缓,俟兴作完竣,再行输取。上宪大恚,谓结好于民,褫职。”

两碑记载虽略有不同,但傅寿彤因为同意用厘金修筑赊旗店寨墙而被免职,却是相同的。傅寿彤为什么对赊旗镇修筑寨墙这么重视,又为什么敢于动用厘金?这要从傅寿彤为官从政之道和当年赊旗店情势说起。

傅寿彤,原名昶,字青余,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于贵筑。咸丰三年 (1853),傅寿彤荣膺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值太平军席卷大江南北,一举攻占南京城,京师震撼。傅寿彤由于其熟读《战国策》、《左传》等史籍,对古代战例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每日与同僚谈及战局形势及攻守之策时,他精辟的分析及论断往往十分准确。为此,侍郎王茂荫以“知兵”而推荐他。恰逢清廷用人之际,授予傅寿彤记名知府,发往河南治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咸丰十年(1860),傅寿彤奉命防守归德。朝廷因寿彤“战功卓著”,简授其归德知府,调守南阳。南阳是捻军的主要活动区,由于地域平坦,民众散居,因此极难防御。傅寿彤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筹钱粮以办团练,建炮台以固城守,在府城外的四乡创立寨堡和缮修守具,然后将这些措施令辖境各县仿照执行。这样,南阳地区就形成了一个蛛网密布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将捻军与民众隔离开来,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傅寿彤战略思想的引导下,各县相继收复。时僧格林沁督师河南,当途经南阳时,劳军之余,对傅寿彤赞誉道:“汝 文官能习武事,南阳民受汝福矣!”


视频名称

赊旗镇作为繁华巨镇,是捻军频繁光顾的富庶之地,所受创也最为深重。清代龚铨在《耕余琐闻》中,记述了捻军在赊旗镇的部分活动情况:“(咸丰)七年八月十五日,张洛行之党窜扰南阳赊旗镇,杀伤1000余人,留住两日,在意掳掠而去。平日恃有乡团,而仓卒竟不得力,屈者皆不及搬运,能逃脱一身为幸矣。一盐店主人,聂姓,适赴都,地下藏有银七百四钱四百千,贼拘其店伙,问藏物所,不言则命在呼吸,于是尽被发掘无敢隐者。富庶之地,盗贼垂涎,已非一日,谁会远虑财多之患,孰筹一弥祸计也。”

“贼到赊旗,山陕众商各带金银货物,避匿于山陕会馆春秋楼,贼用棉被泼油焚之。街市油流成河,火光烛天,哭声震地。掳掠之惨,有不忍言者。赊旗两次失守,商民所失资财奚止数百万,贼炎遂从此嚣张”。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骆请松)


清代诗人王孟倜的五古《赊旗店》,展示了赊旗店遭到破坏后的惨状:

“荒鸡喔喔鸣,客子作晡食。驱车入寒楸,村落惨无色。廛肆鲜完舍,瓦石纷揭砾。焦土渐成轨,已复长荆棘。叩门索旅饭,佣保走逃贼。”

《南阳太守傅公政绩碑》记载:“咸丰十一年,粤逆皖捻所在嚣张,薄城者数矣。其时镇无砦,贼至辄不守,民之驯者罹祸乱,其强横者则又乘乱而多於法,郡愈孤,其治乱在呼吸间。”傅寿彤正是认识到了赊旗镇遭受兵燹后“民命不堪”的危机,才大力倡导赊旗镇修筑寨墙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傅寿彤敢于在收税官吏和赊旗镇百姓之间进行调解,也是鉴于历史的教训。像赊旗镇这样商贾云集、车马喧阗的商埠巨镇,清***自然不会放过抽取厘金的机会。“咸丰军兴,榷关其市,岁税常巨万”,繁忙的水陆码头,使清***抽取了巨额厘金,《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因思河南之周家口赊旗店清化镇、山西之平阳汾州蒲州、甘肃之甘州凉州秦州甯夏,皆商贾辐辏之区。推之四川陕西直隶山东,亦皆饶沃。如果实力奉行,计一处每年所得已不下一二十万串。”

但是,清***的厘金制度,使赊旗镇的行商坐贾的商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捻军反复骚扰,商业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或许还有厘金局内部的贪污贿赂行为,商民开始反抗:

“咸丰九年,赊旗镇委官苛税,商民怒毁厘局,逐委员而罢市,知县曹敬坐革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商民怒毁厘局的事件才过了二年,“豫之大府”派自己亲信到赊旗镇征收厘金,就发生了镇民群情激动、冲突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如果站在“豫之大府”和厘金局官员的立场,不仅不符合傅寿彤修寨以守的理念,还有可能再次激化矛盾,“怒毁厘局”的悲剧有可能重新上演。危机关头,他规定“十取六充军饷,余悉给为修砦费”,这才算化解了冲突,保障了赊旗镇寨墙修筑的正常进行。被罢官后,虽然也有人劝他为自己辩解,但他“引咎无愠色”,说明他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完全问心无愧。

正是感念傅寿彤“为民旦更憬然”,赊旗镇绅民才于十年之后,自发为他树立了这通石碑,祝愿他“陈臬开藩,抚我中州”(次年,傅升为河南按察使,后又升为河南布政使),希望他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惠钰)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