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赊店小说:义德盐行的故事

  • 祥然
楼主回复
  • 阅读:16843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23 18:07:0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义德盐行的故事

作者:李怀云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历史上素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美誉。赊店古镇留下数不尽的故事,义德盐行的来由,就是其中一个。

现在,从县城向东穿过郝寨镇约2公里处南驻公路北侧,即郝寨行政村白庄自然村东北部,有一坟茔叫周家坟。据现在老年人讲,周家坟在1960年代前,苍松翠柏掩映着众多石、石马、望天猴之类的石刻动物,十分壮观。它是周家历史上兴盛富有的象征。大跃进“食堂化”时,人们将这片坟茔中的几座墓穴扒开,除了棺木供食堂烧火之外,还从坟墓中捡出不少金银首饰之类的财物。但唯有首个祖坟没扒。究其原因,人们传言,祖坟尸骨生前属贫穷之人,没有任何殉葬品。那么,周家是如何从第二代发家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清朝中后期,家居现社旗唐庄乡鲁善庄村的中年男人周某,因家境贫寒,留下老母由弟弟照顾,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烂箩筐,一头坐着三岁的儿子,一头放着烂衣什物,后面跟着妻子,逃荒要饭漫游多日路过白庄村头,见主白如美放牛车的棚子宽敞一些,就征得同意暂时住下以蔽连绵阴雨。天晴之后,周某看到白庄附近大片荒岗野坡上的白草片儿长得密密麻麻,就决定夏秋二季多铲青草,到冬春季卖喂牛压青干草以糊口度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天中午时分,妻送饭到地。周某让把饭放地头先回。一会儿,走过来一60多岁老人花白胡须,面黄肌瘦,但又带几分儒雅,看去不像是一个庄稼人。后据传,此人是当时洪秀全太平军中一个军师秀才,因兵败逃亡远离故乡,无奈讨饭度日。老秀才看到地头放着小饭罐,上面还压着一个窝头,不禁走上前去拿起窝头看看罐里热腾腾的扁豆面条。又是两顿没吃饭的他,眼馋之下饥饿更加难忍,放下后,眼睛盯着那饭罐硬是不肯离开。周某在30米以外看到此景,便打招呼说:“喂,老兄,咱都是类人,你饿了就吃吧。”看那秀才不好意思有些迟疑,他又说了一遍。秀オ这オ把那两碗面条狼吞虎咽吃下,只留下窝头,说:“你干活儿累了,把馍吃了吧。”“唉,你吃了吧,我一会儿回家再吃”。看周某让得实在,秀才又把馍吃了。吃饱后,就坐下来和周某聊起话来。“嗯其实我多次从这儿走。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块风水宝地哩。前边那个小水坑上方20步处是扎阴宅的绝好穴位,你应该想办法把他占住。”

过了几日,周某凑些钱把大财主白如美和村上其他几个头面人物请到家吃饭。“我今个儿有个事想和白大叔诸位商量一下。家里老母岁数也不小了,我想在东北角荒坡上准备一小块地,以供老人百年以后安身。”没等话说完,白如美就接话道:“那容易,你掂着铲子需要多少画个圈就行了。”这周某办事厚道而仔细,一边让写下契约一一签名,一边又付给了几个头面人物小钱,把事情办得十分妥贴。两年之后,周母去世。他把父亲尸骨从老家捡来一并合葬于此。

话说周某的儿子周明德已长到十一二岁穷人的孩子吃不起闲饭。周某在房东面前谈到想让儿子到街上当相公(打工、做徒弟)学个手艺糊口,又想着人穷找不起好活儿,打算让学剃头(理发)。白如美一听,立刻言道:“这好办。赊店长春街我常去剃头的那个店伙计错,手艺、为人都好,我领娃儿去他那儿吧。”“只有多谢白大叔了。”周某感谢道。

这长春街剃头铺(大概在社旗老一高北墙处)当时手艺确实不错,陕西驻赊店大盐商义德就是这里常客。来了几次,张义德看到周明德这孩子聪明勤快,洗头打发辫细致认真,讨人喜欢。一天,便私下交谈起来:“你这孩子干这把活儿怪可惜的,去跟着我当相公吧。”“多谢你老高看,我家贫穷,干不起好活儿,并且,家里已给铺里三年拜师礼金,我实在没能力再换活计。”“嗯,那你别管,我给他付三倍于你的礼金就是了。”“多谢恩人。”小明德鞠躬施礼道。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小明德在盐行当伙计不到一年,一场瘟疫袭遍中原大地。不幸,掌柜张义德亦身染重病,整整三年才痊愈免于一死。在这三年卧病当中,小明德次次寻求名医,天天捧茶端水,伺候煞是周到。用张义德的话说,是比自己的亲儿子还孝顺。

日,张义德将明德叫到跟前。“孩子,我己准备回陕西老家。你也已经十五六岁了,能够自立了。我在这里有一盐仓底子留下,立个商号由你独撑门面经营谋生。”并给明德修了一杆秤。上年纪的人都知道,老秤是16两一斤,但与众不同的是,这秤却是杆18两秤。还叮嘱卖盐时每斤按市价一律少收三文钱。这就是“多二少三”原则。

就在山货街(大约在今县***对面广播局西边),那移来的盐仓底子却也占满了两间屋子。义德盐行正式挂牌开业。

张罗完毕,张义德便回了陕西。小明德按照师父的吩咐苦心经营。屋内盐货即将卖完。天,一个骆驼队停在门前。原来,这从陕西过来的整整一百匹骆驼,运的全是盐。因为想必那义德盐行是座排场无比的大门面,所以在赊店镇找了两天,オ找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店。百名客人卸下盐,饭也不吃掉头就走。明德拦住不依,那为首的客人只说:“你不用操心,我们那边主人自有安排。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多二少三”的义德盐行渐渐红火起来。待这次运来的盐即将卖完时,又来了百匹骆驼队所有情況,一如既往,竟连续了三年!三年头上的一天,有一50来岁的男子来店前聊天,问截止目前大约赚的钱能买多少地。明德很老实地说:“我眼前还不能说已经赚了多少钱,因为还没给陕西那边客人结帐,结过帐的话,约摸能治两顷来地;要是不结帐,十顷也不止。”说后,那男人便去了。不久,又运来一骆驼队的盐,并捎来一封信。信中大意是要徳继续勤俭持家,做生意诚信为本,为人宽厚善良、仁爱,自重自强之类的嘱咐,并且未留下姓名、地址,特意吩咐“不要去找我,找也找不到”的话语。从此,再无音讯。明德后来为那天未留着那个中年男子问个究竟而后悔不。因为他想得出那人必是师父的亲人。自己失去了报答恩人的机会,怎不落得终身遗憾!

第二年春,明德回白庄买了十顷地。并且,专门在门前立大锅做三年舍饭,救济四方前来逃荒要饭的穷人。

且说那白胡子秀才为周家看风水选坟地的事显得荒唐迷信,不足为议,但从其他有根有据的故事情节来看,却也让我们窥见赊店古镇历史上的商贸繁荣盛况,领略了那时客商做买卖宽厚诚信、为人施义报恩的传统美德和先人遗风。(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