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记住乡愁】留住美丽,探访“万里茶道”水陆中转站社旗县赊店古镇

  • 梦月
楼主回复
  • 阅读:15048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1/21 11:11:41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无人机拍摄的赊店古镇

“万里茶道”成就繁华巨镇

舳舻千里,水路止于此;舟车辐辏,旱路起于斯。

  赊店,“南船北马”交接点上的水路转运中枢,是一个因“万里茶道”而兴起的“豫南巨镇”。“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东介绍,环赊店而过的潘河、赵河汇合后,向南流入唐河,唐河继续南流,在襄阳与白河交汇为唐白河后汇入汉水,直通汉口。“赊店是三河四水交汇之地,在明清时期是水运往北能到达的最远地方。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万里茶道’的水路终点、陆路起点。”

  当时,山西茶商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的茶叶,然后由水路运抵汉口、襄阳,再沿唐河逆流而上,到赊店镇后,换马帮驮运,将茶叶输送至俄罗斯等地。

  茶道带来的不止是茶叶,运茶后南归赊店的大车和骡马载回大量的北方物产,又成为南来茶船的回程货源。南北物产的交汇给赊店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这也直接反映在当地的地名中,如瓷器街、铜器街、山货街、骡店街……

  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赵静介绍,明清时期的赊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形成了“三十六条胡同、七十二条街”。至清乾隆年间,赊店镇已发展成为“长三里阔四里”的繁华巨镇,全镇人口达13万之多。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为了防范捻军,赊店加筑了寨墙,高三丈五,顶宽一丈二到一丈五,全由特制的青砖砌成。虽然当时的赊店连县城都不是,但城墙的规格超过了很多府城。”徐东说,寨墙是由赊店商人自愿集资兴建的,这充分反映了当时赊店商业的繁华与商人的豪富。

  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

  繁华的赊店镇吸引了十六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为了满足同乡商人信息沟通、情感联络之需,各省商人在赊店集资兴建了山陕会馆、湖北会馆、福建会馆等十多处会馆,其中尤以秦晋商人历时137年修建而成的“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最为雄伟壮观。

  社旗县博物馆馆长、山陕会馆景区管理处主任刘东阳介绍:“赊店的山陕会馆规格高、规模大、艺术成就辉煌,尤其是木雕、石雕、砖雕,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地步,堪称古建筑装饰艺术之绝品。”

  山陕会馆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都是用茶叶贸易赚的钱建起来的。徐东告诉记者,为山陕会馆捐银的商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茶商。像大德玉、大泉玉、大昇玉等,都是在俄国恰克图经营茶叶的国际性大商号。“有茶商一次性捐4500两白银,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可见当时赊店茶商数量之多、财力之强。”

  如今的赊店镇,还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古镇整体以山陕会馆为中心,基本上保持了历史原貌。走在青砖铺就的街道上,虽看不到几百年前客商不断、装卸不停的景象,但可以想见赊店曾有的繁华。

  近年来,赊店镇越来越重视茶道遗产保护,并成立了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2013年9月,8省区的专家学者齐聚赊店古镇,共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并达成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日前,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赊店古镇成功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清单。

  独特的地理位置、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和古建筑群、丰富的茶道文化遗存,使赊店成为当之无愧的“万里茶道”文化枢纽。未来,随着“万里茶道”历史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发掘,赊店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赊店古镇山陕会馆

赊店与襄阳历史上联系密切

  9月2日上午,“走万里茶道 看开放发展”大型融媒体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

  信步而行,自赊店古镇南侧入城。抬头一望街口的石牌,赫然写着街名——古瓷器街。

  赊店有个瓷器街,襄阳有个磁器街;赊店有山陕会馆,襄阳也有山陕会馆……诸多相似之处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赊店和襄阳,到底还有哪些藏在历史中的“缘分”?“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谈起赊店古镇的名称由来,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东这样说。徐东所说的皇帝,指的就是成长、发祥于枣阳的汉光武帝——刘秀。

  徐东告诉记者,相传在东汉政权建立之前,刘秀在兴隆店(现社旗所在位置)的一处店家赊借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用以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此地,于是便将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1965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改“赊旗”为“社旗”,寓“社会主义旗帜”之意。

  除了与刘秀的关联,社旗和襄阳还同样水运兴盛,是东西舟楫往来、南北商贸云集的商贸重镇。相同的码头文化基因,使两地在商业街道与商铺风貌上也颇有相似之处。

  赊店古镇目前完整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城墙遗址及古码头、航道、街道、商铺、民居、庙宇、会馆等,国内罕见。整体上按72条街道、36条胡同对称布局,基本保持了原始商业街道与商铺风貌。文初所提的瓷器街,便是因整条街多为瓷器商户而得名。这与襄阳的磁器街名称由来是一样的。

  在赊店,仅各省所建会馆就达10余座之多,其中就包括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而在襄阳,也曾有川、豫、赣、陕、晋、皖等11省的行商和行帮建起会馆21座。它们绝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带,是清末民初樊城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社旗县博物馆馆长、山陕会馆景区管理处主任刘东阳,曾于2018年到襄阳参加关于历史文物保护的研讨会。其间,他参观了襄阳王府、山陕会馆、襄阳古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刘东阳说,襄阳市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性开发让他印象深刻。“希望襄阳和社旗这两座‘万里茶道’上的枢纽能在多个层面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刘东阳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赊店古镇瓷器街

千年古埠流新韵

 9月2日下午,采访团一行在赊店古码头旧址看到,赊店商埠文化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中。不久,游客就能在这里领略古码头的新风采。

  赵静是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她对古镇发展项目如数家珍。赊店古镇将变成什么样子?赵静说,社旗县以建设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恢复保护赊店古镇为载体,投资10多亿元推进赊店商埠文化示范区建设。

  2010年8月,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成为河南省首批六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社旗县随即把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不断提升“中原第一古镇”文化旅游品质。

  根据规划,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将被打造成国内著名的商埠古城游览区、诚信文化传播区、新兴产业带动区。社旗县决定通过3—5年的努力,恢复古城核心区域的古码头、古航道、古寨墙,改造古街道、古民居、古店铺,展示古城风貌。

  采访中,社旗县原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春岭告诉记者,维持古镇原有历史风貌,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这是社旗在开发赊店古镇过程中秉承的宗旨。

  走在赊店古镇的街道上,厘金局、蔚盛长票号、福建会馆、大昇玉茶庄等遗迹与民居、商铺比肩矗立、和谐共存,居民的现代生活与街头古代风貌奇妙地融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赊店古镇的过去、现在、未来神奇结合,形成了古镇迷人的新风貌。

  利用“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这张名片,社旗积极参加“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和沿线城市文化交流活动。赵静说,2016年全国“万里茶道”审议专家组在赊店古镇考察时,决定把整个赊店古镇作为“万里茶道”申遗的一个区域。

  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传承历史,社旗县正以恢复保护赊店古镇为载体,让古镇焕发新活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本文来源:2019年9月19日《襄阳晚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