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红色记忆《青台镇》@郑长春:我在远方理解了故乡

  • 屎性ハ改°
楼主回复
  • 阅读:17135
  • 回复:0
  • 发表于:2020/4/13 9:27:03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刊头书法:北京故宫   魏殿松) 



红色记忆《青台镇》@

郑长春:我在远方理解了故乡

 

——长篇小说《青台镇》创作的前前后后(之三)

    

 特邀撰稿:  郑长春



            赊店镇——重信守诺



(视频转载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特别鸣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中国古代,凡筑城的同时建造城隍庙。城隍爷是设在城里的神,没建城的地方不准建城隍庙。据史书记载,周天子祭祀的八位大神中,第七位就是城隍神。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青台镇有史记载筑城是在元朝。当时的城隍庙有前殿后殿、东西廊房。可惜,后毁于战乱。到抗日战争时期,城隍庙仅一间大房子,在青台寨墙东南角。庙里的城隍爷神像是用大砖石雕刻的坐像,左边是怒目圆睁的判官,右边是手执刑杖镣铐的衙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郑长春搜寻历史痕迹)

农历五月二十八是城隍爷的生日,这一天,把城隍爷从庙里请出来,骑在高头大马上(马要披红戴彩),由两位属虎、属龙的青年牵住马头,仪仗队先行,城隍爷随后,锣鼓喧天,绕城一周,街道两旁的善男信女设香案迎神,以保平安。

“大跃进”时期,为“赶英超美”,青台城隍庙被扒,石雕神像被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扔到了掉枪河里。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至于青台在宋元时期是否已为县郡,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其古城墙的留痕遗迹历经千年犹在却是事实。此地之古老,历史之久远,还可以地下发掘出的古物和现存古墓得到验证。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人们发现镇内地下积有如草木灰般的“硝土”,周边岗丘生产仄争相挖掘作肥料,竟补将岗丘之地变沃土。一直挖丈余乃不见底。同时发现大批秦传汉瓦、汉代屋墓、锅灶、各种生产工具、生活常用陶器及已腐的粮食颗粒。此地有三座汉代贵族古墓,其中青台镇东三四里处有一个村叫塚坡,该村名字来源于其东北三百米左右处有座汉塚。此塚底直径长三十五米,高六米,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一九六零年在塚子东南部发现有汉代房基。塚顶有盗洞迹痕。一九七五年在此搞梯田时,发现封土内有汉砖。一九六零年在塚子东南部发现有汉代房基。据文物部门认定,该塚应为汉代墓葬,予立碑以示保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帆航)

这里还埋藏着父辈们深深的红色记忆,仅一个青台小学,就有说不完的故事。青台小学原址在青台西寨门内回龙寺,后迁至青台北寨门外的陕山庙。民国十三年至民国三十六年,这里一度成为宛东革命的活动中心。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青台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李好信便在开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利用假期回家乡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为宛东地区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民国十六年七月,李好信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代秘书从开封回到青台养病,和在赊镇第二小学教书的张逸光相遇,经交谈,志趣相投,便介绍其加入共产党,并推荐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即民国十八年冬,闫先博、刘户三、刘芳斋、张维汉等相继到青台小学任教,闫先博任校长,寒假后,学校的党小组建立,刘户三任组长。党小组组织师生对恶霸地主董益霸占校田、侵吞校款的恶劣行为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最后董益被迫交出所霸占的校田和粮款。

为壮大青台地下党,遵照上级指示派选张祥民参加南阳杨虎城举办的干部教导总队,并在此加入了党组织。民国十九年三月在中共宛东区委领导下,张祥民任青台支部书记。五月中旬,宛东区委发动对青台山陕会馆校董郭瞎子的斗争,郭瞎子不仅霸占了校田,而且排斥打击进步师生,青台支部张祥民、刘户三、刘芳斋奉命组织学校师生发动对郭瞎子的斗争,宛东学联在赊镇召开了声援大会,将郭瞎子押到火神庙学校进行批斗,次日,青台及赊镇学员将其打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抗日战争时期,青台小学在回龙寺改建校舍,南阳特委以“平津同学会”名义派靳鲁雨、王文英、冯收峰、巴芳等到青台学校任教,李诚甫密切配合,组织“抗日联合互助会”,并在青台街上开设酒馆作掩护,便于开展工作和筹集经费。

青台小学工作就绪后,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郭以青介绍李诚甫到确山竹沟找豫南省委进党校学习,经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介绍重新入党。民国二十八年元月,中共南唐县委从源潭迁至青台,李诚甫任县委宣传委员,县委机关就设在李诚甫家的酒馆。驻青台的南唐县委先后输送刘梦周、张雨三、刘天增、王新庚、李德中等一批党员到新四军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民国二十九年,洛阳伊川人张志杰化名张静波到青台小学教书,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并担任中共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书记。好景不长,国民党反动***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到处掀起反共逆流,白色恐怖极为严重。青台小学的周围环境也开始恶化,无法开展工作,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中心县委秘密转移。可惜,这位革命志士在转移不久就被俘入狱,最后血洒战场。青台这个临时县委所在地,也随即“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帆航)

古镇东门外是一条方城到唐河途经赊店的陆路交通,每天有成帮的推着粮食等货物的小车(木制)最大载重量二百公斤左右,当听到吱吱哇哇的响声时,就是小车队过来了,更有成帮的驮着粮食的骡驮子(最大载重量一百公斤左右),自成编队路过,他们大都是粮食贩运者,为此镇上有多家骡马店及草料厂,沿途还有很多饭店、干店可供肩挑小贩和牲畜食宿(只供床无铺盖)。据镇上老人回忆,一九四八年即俗称的拉锯战争时期,有帮“骡驮子”行至到米其营村头,遭到了国民党飞机的扫射,打死骡子一匹,敌机把民间“骡驮队”误判为人民解放军的骑兵部队。由此可见,此条陆路运输繁忙的景象,这条道路往上可延伸到漯河、许昌、往下可达湖北省枣阳。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小时候,父母屁股后上街去赶集,南北三四里长的大街上真是无所不有,粮行、花行、布行、染坊、烟行、酒馆(作坊)、烧坊油坊、小车行(水车修配)、屠行豆腐、豆芽作坊、饭店、馍屋、麦面坊、小吃店、红薯、芋头专卖、牛肉锅、铁匠炉、画匠铺(锦塑神胎)、药铺、颜料碎货(小百货)、文房四宝(文化用品店)及旅社等。尤其每逢新春佳节和元宵节期间,总免不了有烟花爆竹,早船、高跷、戏剧等民间文艺演出,其场面热闹非凡,这一历史传统直延续到现在,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古镇无与伦比的亮点。

青台镇设于何年成于何月,我至今没有问过父母。因为,那大染房、铁匠铺和各家商铺一扇扇、可以随手装卸的、黑黢黢的挡门板,使我对它的古老从未产生过怀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孔峰)

在我的记忆中,古镇只有老街、背街、横街,哪里来的河街?父亲说,河街靠近掉枪河,主要有粮油、棉花、药材、烟酒、茶叶、布匹等交易所构成。听镇上老人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沿内河长江向内地深入,在向豫南进犯的时候,为切断抗日队伍的供给线,派飞机对沿岸的商埠码头进行狂轰滥炸,古镇的河街就是在日军的炮火中毁于一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曾玩笑说,难怪己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却在近半个世纪就走向衰败了,一定是日本人的炸弹炸坏了龙体,或者让飞龙受到惊吓而飞走了,古镇没有了龙的庇护,所以才……已有五十多年党龄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他对我的话不置可否,但说起日军在攻陷古镇后,所犯下的那些烧杀掠抢的罪行,父亲脸上的神色开始凝重起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编者按:2020年3月29日,编者从远在西安的知名作家、社旗籍文友郑长春处获悉,其历时10年有余,全书44万字,53个章节,倾力创作的长篇小说《青台镇》问世并将于近期出版发行,编者先睹为快,欣赏了部分章节,获益匪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长篇小说《青台镇》内容提要
     

       日前,河南南阳籍知名青年作家郑长春历经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青台镇》,由四川民族出版社重磅推出。

       这是一部研究和展现中原风土人情的厚重之作,全书44万字,53个章节,以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民俗故事为主要载体,生动叙述了豫南古镇青台,自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民国抗日战争百年间,两个家族、三个兄弟的四世情仇。小说围绕着“青台镇”的百年风云,通过上百位形形色色、性格鲜明、命运不同的人物,在官场、情场、商场、战场上的激烈争斗,以现实主义的冷峻,洞透了这块古老大地的精神内核,故事可歌可泣,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惊世骇俗,具有深刻的批判力度和强大的警示意义。

       ( 青台镇,现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境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青台镇》作者  郑长春

   

郑长春
家国情怀  永不放弃

       笔名老枪,19752月生于社旗县。现居西安,供职于政法宣传单位。15岁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纪实文学《急红眼的中国人》、散文集《激情碰撞》《古镇遗梦》《赊店物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青台镇》是其首部长篇小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