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揭秘:家传布画200载,康乾盛世赊旗镇@《商埠传奇》之“赊店古镇记忆”(第204辑)

  • 浅笑ヽ微凉
楼主回复
  • 阅读:8349
  • 回复:0
  • 发表于:2020/4/7 11:57:0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揭秘:家传布画200载,康乾盛世赊旗镇


   

    (特邀撰稿:王学章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娄群才)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赊店美食传佳话,

  雅座金樽映桃花。

  挹爽西去二三里,

  赵河水岸一人家。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娄群才)



《社旗,我可爱的家乡》

演唱:李成涛


(视频为网络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特别鸣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城红旗西路,有一座不太起眼的酒馆,名曰“赊店人家”。听说这家酒馆有两道特色菜,便与朋友一起前去品尝。

    酒馆屋顶是用吸塑工艺制作的四个红色大字——赊店人家。看着这名字,我和朋友都觉得名字起的好,接地气,家常。店主人见我们到来,便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进入一楼正厅,一块由中国书法协会王蕴珊先生题写的木雕横匾“ 赊店人家 ”映入眼帘。横匾左首,是一幅古香古色的水粉画。画的中心是一座两院宅子,宅院的背景是远山近水、一道城墙。城墙上有三座城门楼。中间的城门楼正对着河上的五孔木桥,桥中间的桥孔很大,看样子可过帆船。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出于对古镇历史文化的偏好,我和店主杨先生聊起了这幅图画的来历。

     杨先生介绍说,这幅画是根据本镇王先生家传的一幅布画摹画制作的。王先生家传的这幅画,是画在一块布上的。这幅画与其家谱珍藏在一起,距今已有二百年左右。据王先生说,祖上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祖上居住的地方,在修家谱的同时,配画了这幅画。布画的作者虽然绘画技艺不太高,但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当时王家的宅院布局和周边环境。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王先生的祖居宅院坐落在赊旗镇东门外路南。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绘画者是站在宅院的西南面、文明门的东南面,面向东北方向定位作画的。远处是东北山,近处是潘河水。弯弯曲曲的城墙上,三座城楼由近及远,分别是文明门(东南门)迎旭门(东门)和迎潮门(源流门 水门口)。砖砌的城墙,上有拦坝墙(女墙),城墙根有护城河。文明门上还有六层建筑,迎旭门上有两层建筑,迎潮门上有一层建筑。迎旭门正对着潘河,河上架一座高大的木桥,桥北面有一条竖着桅杆的船。宅院坐北朝南,一宅两院,其间有一道院墙,院墙中间开有方门。东西两院各有瓦房堂屋四间,东院另有东屋瓦房三间,西院另有西屋瓦房三间。两院各有门楼,门外东边还有三间瓦房,门前有一条水沟,沟上架有木桥。沟边植有柳树和槐树,一棵大柳树下,有石板条几,条几旁边停放着一辆牛车。另一棵大柳树下拴着黄牛。院子东边,有三座小庙,其中,沟南一座,沟北两座。

                       赊旗镇王家珍藏布画↑↑↑

     

     布画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祖居地的,只要能够从画面上确定方位,就达到了绘画的目的。所以,画中没有人物,其他房舍和河道路桥上的人物活动一律省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赊旗镇历史原貌的探究。

      试想,高大的城墙,全用砖砌,而且,三座城门巍峨壮观,可见当时赊旗镇的财力多么雄厚;河上木桥高达两丈有余,可让帆船通过,可见当时水陆交通何等繁忙。东面三座城门如此,其他六座城门可想而知。由城门人来人往,码头装装卸卸,可以想象城内必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今日社旗



关于赊旗镇的兴衰,今人众说纷纭。赊旗镇的原貌,传说五花八门。从这幅布画中我们可以肯定,二百年前,赊旗镇的确繁荣昌盛。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因战乱而走向衰落。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代嘉庆年间裕州贡生李栋对赊旗镇这样描写:

房舍重重依岸开,

舟船日日顺河来;

马帮铃响丹霞绕,

钟灵毓秀惹人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孔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再现了赊店镇的繁忙景色和临河设店,方便客商的楚楚风采。清代人王倜在其《雪桥诗话·赊旗店》中写道:“太息甲丙来,荒乱少宁息。”意思是说,自从甲寅年到丙辰年(1854-1856年)连续三年战乱以来,民不聊生,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这正是捻军来袭,败毁城垣,洗劫集市,火烧春秋楼的时候。战乱之后,城墙得以重修,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才落成竣工。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寇迫近,为躲避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方便百姓出城逃难,所有城门又被奉令拆除,此后又进行了修复。

        城墙和城门楼几经毁坏和修复,情形自然与原貌有所不同。于是,关于城门的座数,到底是八座还是九座,城门上的建筑到底是多少层,各个城门楼是否相同,就有了不同的说法。早些时候,商埠文化研究会开会,讨论复建城墙城门,与会者各执一词。现在想来,这一点也不奇怪。历史上赊旗镇的城墙城门,本来就不是一个定型,随着时势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变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摄影:杜建堂)


   王家所藏布画,对探究赊旗古镇的历史文化,有很大帮助。它印证了赊旗镇的历史传奇,也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二百年前的赊旗镇,相当兴盛,无愧于“天下店数赊店”的美称。

       (附图:王家珍藏布画)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