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社旗故事—刘秀曾在这里赊了一面店旗!

  • 慢热型男
楼主回复
  • 阅读:2129
  • 回复:0
  • 发表于:2019/9/23 11:33:48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舳舻千里,水路止于此;

舟车辐辏,旱路起于斯。

赊店,

“南船北马”交接点上的

水路转运中枢,

是一个因“万里茶道”

而兴起的“豫南巨镇”。


无人机拍摄的赊店古镇


“万里茶道”成就繁华巨镇


 9月2日上午,“走万里茶道 看开放发展”大型融媒体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万里茶道”重要节点——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






“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

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东介绍,

环赊店而过的潘河、赵河汇合后,

向南流入唐河,

唐河继续南流,

在襄阳与白河交汇为唐白河后

汇入汉水,直通汉口。


 “赊店是三河四水交汇之地,在明清时期是水运往北能到达 的最远地方。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万里茶道’的水路终点、陆路起点。” 当时,山西茶商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的茶叶,然后由水路运抵汉口、襄阳,再沿唐河逆流而上,到赊店镇后,换马帮驮运,将茶叶输送至俄罗斯等地。


  茶道带来的不止是茶叶,运茶后南归赊店的大车和骡马载回大量的北方物产,又成为南来茶船的回程货源。南北物产的交汇给赊店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这也直接反映在当地的地名中,如瓷器街、铜器街、 山货街、骡店街……


 据介绍,明清时期的赊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形成了 “三十六条胡同、七十二条街”。至清乾隆年间,赊店镇已发展成为“长三里阔四里”的繁华巨镇,全镇人口达13万之多。


赊店镇上的山陕会馆


  如今的赊店镇,还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古镇整体以山陕会馆为中心, 基本上保持了历史原貌。走在青砖铺就的街道上,虽看不到几百年前客商不断、装卸不停的景象,但可以想见赊店曾有的繁华。


独特的地理位置、

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和古建筑群、

丰富的茶道文化遗存,

使赊店成为当之无愧的

“万里茶道”文化枢纽


赊店与襄阳藏在历史中的“缘分”


  信步而行,自赊店古镇南侧入城。抬头一望街口的石牌,赫然写着街名——古瓷器街。


古瓷器街


  赊店有个瓷器街,襄阳有个磁器街;赊店有山陕会馆,襄阳也有山陕会馆……诸多相似之处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赊店和襄阳,到底还有哪些藏在历史中的“缘分”?


 “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谈起赊店古镇的名称由来,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东这样说。徐东所说的皇帝,指的就是成长、发祥于枣阳的汉光武帝——刘秀。


  徐东告诉记者,相传在东汉政权建立之前,刘秀在兴隆店(现社旗所在位置)的一处店家赊借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用以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此地,于是便将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1965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改“赊旗”为“社旗”,寓“社会主义旗帜”之意。


  除了与刘秀的关联,社旗和襄阳还同样水运兴盛,是东西舟楫往来、南北商贸云集的商贸重镇。相同的码头文化基因,使两地在商业街道与商铺风貌上也颇有相似之处。


  赊店古镇目前完整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城墙遗址及古码头、航道、街道、商铺、民居、庙宇、会馆等,国内罕见。整体上按72条街道、36条胡同对称布局,基本保持了原始商业街道与 商铺风貌。瓷器街,便是因整条街多为瓷器商户而得名。这与襄阳的磁器街名称由来是一样的。


赊店镇上的山陕会馆


  在赊店,仅各省所建会馆就达10余座之多,其中就包括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而在襄阳,也曾有川、豫、赣、陕、晋、皖等11省的行商和行帮建起会馆21座。它们绝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带,是清末民初樊城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社旗县博物馆馆长、山陕会馆景区管理处主任刘东阳,曾于2018年到襄阳参加关于历史文物保护的研讨会。其间,他参观了襄阳王府、山陕会馆、襄阳古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刘东阳 说,襄阳市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性开发让他印象深刻。


“希望襄阳和社旗

这两座‘万里茶道’上的枢纽

能在多个层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通过旅游、文化等产业的

深层次融合发展,

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刘东阳说。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