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迈入村强民富新时代——社旗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发展纪实

  • 家琪
楼主回复
  • 阅读:759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27 9:13:17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回眸社旗县丹江口库区移民融合发展历程,可谓是亮点频频。


发展再上新台阶。13个移民村17个安置点,村村有项目,点点有产业,移民人均收入提高到9800元,实现了翻番目标;移民村朵朵花业公司成功在河南省中原股权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填补了县域企业在“四板”上市的空白……


民生保障更有力。2017年新打造5个移民村,全县13个移民村全部被命名为美丽乡村;开展移民技术培训500余人次,每户移民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精准施策,11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投资1600余万元,规划52个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


社旗县移民工作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名,多次获得上级部门表彰……生活在社旗,广大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旗县是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外迁安置移民第三大县,先后有1.3万名移民安置在饶良、李店、赵河等9个乡镇(街道)。为实现移民“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社旗县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突出项目建设、“一村一业”、美丽乡村创建和脱贫攻坚等工作重点,帮助移民融入新生活,走上致富路。



赵河街道高庄移民村一角


家门口就业 移民大步奔小康


桥头镇马蹬移民新村的朱金玲,利用空闲时间,和村里其他乡亲一道,到村里的一家仿真花制作公司工作,工资按件计算,一天一结。更多的移民,则是从公司领走原料,在自己家中加工后再交回公司。


这个公司是移民邰景伟2010年创办的。他用了半年时间,在移民中培养了第一批工人。目前,由移民制作的仿真花木,已经卖到了欧洲和韩国。


邰景伟说,他下一步的计划是鼓励村民们自己买设备自己加工,把移民村变成一个鲜花村。


社旗县有1096个贫困移民。如何让这些贫困移民顺利脱贫?以人为本、注重细节。


为助力贫困移民顺利脱贫,编制了贫困移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为帮助贫困移民如期脱贫制定了科学规划。根据贫困移民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的扶持方式,将各类扶持资金重点向贫困移民集中的村倾斜,重点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效益持久的产业项目,如特色养殖、种植、加工产业等。


启动扶智工程。以移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移民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式阶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培训、分批实施,以集中培训和进村培训作为主要形式,组织人员送科技进村下田,确保所有贫困移民劳动力能掌握1~2门实用技能。并通过订单培训、劳务合作等方式,组织好贫困移民劳务输出服务工作,大力支持贫困移民外出就业。


社旗县移民局定点扶贫的朱集镇李黄村,通过实施各项帮扶措施,已实现1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与此同时,对贫困移民编制了脱贫攻坚方案,实行了动态管理,实施了项目倾斜,开展了技术培训,提升了脱贫能力。


以武明亮的孔雀养殖和深加工项目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30 户移民户、36名贫困人口参与企业之中,人均月收入超过了1800元;以刘铁华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采取分散种植、统一回收的办法,带动100户移民户、60名贫困移民从事中药材种植,人均月收入达到了2000元以上。还有像李会杰、李建会、李有国等致富典型,他们通过自己的产业,以不同的方式,带动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积细流,成江河。县移民局局长张坤介绍,目前,通过发展移民产业,全县1096个贫困移民,已顺利脱贫305人,还有791人,通过村企联动,移民村乡亲们奔小康步伐逐渐加快。


更高起点再出发。社旗县利用2018年移民后扶资金,正在筹建移民产业园,规划用地200亩。


随着一批批干部积极奔赴精准扶贫主战场,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一户户人家脱贫致富,社旗县正唱响一首首“致富奔小康”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


放眼当前,社旗移民跨越发展之舟风帆正举;拥抱未来,社旗全面小康蓝图锦绣万千!



赵河街道高庄移民村刘铁华(右二)成立华芍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近2000亩,从种粮食到种艾草、白芷、白芍等中药材,带领群众致富


项目促发展 移民新村气象新


7年前,为了南水北调工程,“女强人”刘铁华从淅川老家搬到社旗新家,如何发展致富成了刘铁华日思夜想的事。


一次偶然机会,刘铁华得知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刘铁华迅速调整了种植思路,流转1000多亩地种植白术、白芷、白芍、艾草等中药材,年产值70余万元。


至目前,她共流转土地近2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5%。同时,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十几户群众种植中药材近百亩。家家有奔头,户户有发展。


“移民政策好,当地***帮扶多,我干起来也有劲头。”刘铁华笑着说。


刘铁华的创业史只是社旗县加快项目建设、助推移民稳定发展的一个缩影。


移民安置,难在发展,贵在项目。对于项目建设,财政并不宽裕的社旗却很舍得。


为推进项目建设,该县充分发挥移民资金优势、移民村土地资源优势和移民村区位优势,采取由移民村提供生产场地、基础设施配套、土地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千方百计争取大项目、大企业到移民村落户。


同时,探索建立“***领导、分级负责”的移民项目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村级选择、乡镇申报、县级编报、市级审批、省级备案的项目计划申报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招投标管理、项目监理、监督检查的规范要求,严格移民管理机构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项目建设,舍得花钱,更要花到刀刃上。


该县及时启动了旅游村建设,结合田园生态、现代农业、历史文化等条件,确定吴营村为我县移民特色旅游试点村。按照规划,第一期现代农业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建设完成。


开展了移民企业上市工作。按照“成功上市一批、辅导改制一批、签约启动一批、培训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摸底排查、培训指导等措施,目前桥头镇马蹬村南阳朵朵花业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在中原股权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


至目前,全县13个移民村、17个安置点,都建有生产发展项目,移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桥头镇马蹬移民村村民邰景伟(右一)创办朵朵花业公司,吸纳众多劳动力


“输血”变“造血”

“一村一业”富移民


每天,在郝寨镇丹阳孔雀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孔雀园”里,数百只蓝孔雀徜徉其间,或蹲伏在悬空的横梁上,或休闲觅食,或飞舞嬉戏……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理事长吴明亮说起自己发家致富的宝贝,更是喜形于色:“孔雀开屏财富来,这一年下来,收入三四十万元哩!”


2010年5月,吴明亮举家迁到了社旗县郝寨镇。为尽快扎下根、快致富,他建起了养殖基地,开始养殖蓝孔雀。


经过长期实践摸索,他对自己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有信心,还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村里更多的移民加入养殖孔雀行列,做大做强“美丽产业”。


目前,合作社拥有孔雀养殖棚3个,孵化机、自动饮水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孔雀存栏600余只,其养殖的食用孔雀、观赏孔雀、标本孔雀远销浙江、江苏、广东、湖北等地,年收入达40万元。


无独有偶。李店镇寇楼村移民寇元龙,利用闲置房屋创办社旗县港壹鞋厂,主要从事女士皮鞋加工。由于采用纯手工制作,人工需求大。他优先吸纳移民到鞋厂务工,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收入,现有10多个移民在鞋厂找到了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目前,鞋厂订单不断,年可加工皮鞋两万双,销售额达150万元。


社旗县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业,强村富民”战略,筛选项目,招商引资,帮助移民走上致富路。


壮大集体经济。利用移民村区位、技术、土地等优势,争取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在完善提升移民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种植、养殖项目。


围绕“强村富民”发展规划,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生产发展资金建设集体项目、配套服务企业的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与湖北盛元旭光农牧公司合作,总投资3800万元,在淅丹村建设存栏30万只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场,目前已建成并投产鸡舍12栋、孵化车间1座。与湖北神力农牧公司合作,在曹湾村、高庄村、马蹬村分别建成投产年出栏50万只的肉鸡养殖场。与内乡牧原公司合作,在寇楼村建设年出栏10万头的养猪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有30多个村民常年在牧原公司打工,每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


另外,累计整合移民后扶资金、生产发展资金1000余万元,在向阳村、高庄村、吴营村、寇楼村建设蔬菜大棚422座,均已投产且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全县移民村已形成了以养兔、养鸡、养牛、中药材种植加工、大棚蔬菜等为支柱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移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超15万元。移民群众人均收入提高到9800元,实现了翻番。移民村已经成为全县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李店镇寇楼移民村


宜居新家园 提升群众幸福感


经济发展了,基础设施也得跟得上。


在李店镇寇楼移民新村,一排排住房干净整齐,厨房、卫生间及门窗安装完毕,水、电、路、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


走在宽敞的道路上,今年50多岁的移民寇新成喜不自禁,“村庄打造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休闲健身有文体活动广场, 日子一天比一天甜啊”。


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社旗县立足县情巧打“组合拳”,把美丽乡村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移民村提升完善等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赢。


为做好此项工作,该县制定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标准》等文件,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


按照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和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三化三无”的要求,以县城、乡镇驻地为“点”,以公路主干道、大小河流为“线”,以13个移民新村为“面”,通过典型引路,梯次推进,以此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花”,让各个村庄达到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


该县对马蹬村、高庄村、淅丹村、关青村、丹阳村进行提升。将云岭村、余沟村、吴营村、马家村和石桥村定为新打造重点村,新制作宣传展板65块、宣传栏30个,新安装配置健身器材30套,完善村内基础设施7000多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2800多棵。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移民文明工程。通过制作创建展板、悬挂创建横幅等方式开展宣传动员,调动移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村镇推荐、县局审核的程序评选4个文明移民村、30个文明移民户。


“我们整治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使得移民村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建立了管护长效机制,做到公共服务设施、绿化、亮化管理到人。”县委副书记王少华说。


至目前,全县13个移民村全部被评为市级文明移民村,累计有119户移民户被评为市级文明移民户。移民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移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升,移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原载11月23日南阳日报  图/文 张松  刘富伟 申鸿皓)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