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桥头村近现代经历的大灾年(一)

桥头村近现代经历的大灾年(一)

关键词:桥头村近现代经历的大灾年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桥头村近现代经历的大灾年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heq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2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桥头村近现代经历的大灾年(一)

    大清光绪三年大旱灾

        清朝光绪初年,华北发生了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的大旱灾。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整整持续了四年,受灾地区有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严重的是河南、山西,历史上称之“晋豫奇荒”。这次大旱灾造成的大饥馑,当属光绪三年四年(1877年和1878年)最厉害,桥头人称作“光绪三年大年成”。

        据说,光绪三年春,南阳一带干旱少雨,小麦严重歉收。入夏,偶有微雨,有强行播种者,秋苗难出。即使出土,又很快枯萎。天干地燥,烈日如焚,河道断流,田地龟裂。看看秋收无望,仓中无粮,百姓惶恐。及至光绪四年,灾民食糠秕,树皮,食树叶,食牛粪。为求生,没有家产的,就卖儿卖女,或一家远逃。有田产者,卖田卖屋,卖牛马,卖车辆,卖农具,卖首饰器具。因秋禾无收,灶中无柴,拆屋者甚多,或自用,或变卖,村村残垣断壁,灾民寺庙避风。因饥饿行人倒地爬不起,床上躺者不能立。有母子相食的,有兄弟相食的。村村逃亡者十有六七,不闻鸡犬之声,但闻亡者家人涕零。其惨状目不忍睹。

        大清光绪三十年编修的《南阳县志》对光绪三年大灾这样记述,“光绪三年大饥,人多饿死,乡民远逃,村落空虚。”《社旗县志》虽修志较晚,对光绪三年受灾状况也有记述,“清光绪三年(1877年)夏秋,大旱,作物枯死。八月酷霜。岁大饥,人相食。”

        清同治、光绪年间,山西省襄汾县景毛乡南高村刘笃敬已是山西省首屈一指的巨商。百余年前,其先祖曾在桥头街兴办“正兴盛号”(又称“宏砖号”),主要靠经商兴业。光绪三年四年,刘笃敬看到河南、山西、河北、陕西发生大旱灾,一次性拿出黄金一万两,捐给灾区民众。并且亲自南下,利用他的关系网组织买粮事宜,买回小米1700石,大米93石,小麦480石,给朝廷解了大围。

        光绪三年前后,刘笃敬看到河南南部连年遭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不少农民丢弃土地南下逃荒。于是,一面往河南贩卖粮食获取高利,一面派弟弟刘笃亲在叶县、方城、赊旗、范县、南阳廉价收购土地二十余万亩。仅在桥头就购买了两万四千亩,占土地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桥头街内珍珠河老河道以西大片的菜园,西寨河以西连片的土地。另外桥头境内还有13个村庄,如焦庄、和庄、许庄、范营、李庄、老庄等。与此同时,刘笃敬考虑到灾后人们发展生产急需资金,又在灾区设立银号、当铺。刘笃敬在桥头灾民危难之时购买大量土地,虽有投机性质,但他的买地钱也成了百姓的救命钱,能够多少帮助部分百姓度过难关,解决生计问题。

        光绪三年大灾,留给桥头人太多的记忆,直到今天仍有人在口口相传。“老婆不吃芝麻叶,光绪三年没饿透”成为老人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口头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462553554 传真: 邮箱:13462553554#163.com
地址:社旗县金开电子商务产业园 邮编:473300
Copyright © 2004-2024 社旗在线网络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