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社旗《公议杂货行规碑》与17两秤的故事

社旗《公议杂货行规碑》与17两秤的故事

关键词:社旗故事,社旗消息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社旗故事会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heq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4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原标题:社旗:17两秤探秘)

《公议杂货行规碑》,是为了防止商业欺诈,制约商人的经营活动设立的商业规则碑。上面十八条严密、规范的商业规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工商行规,而其惩罚的力度显得十分严厉。

规范虽然树立,但更起作用的是商家在商业道德的约束下的一种自觉行为。在那时的商家看来,诚信就是一个商家的根本。关于这块《同行商贾公议戥秤碑》,在镇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诚信故事。

山陕会馆东侧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老字号“泰顺馆”,经营油馍生意。相传方家祖上很穷,夫妻二人靠炸油馍维持一家生计。一天,一个修秤的来吃油馍,男主人心中一动,就私下叫修秤的修一杆一斤短半两的秤。修秤的说不敢坏规矩,修亏心秤。男主人好说呆说,又许愿多给修秤钱,修秤的才勉强答应。秤修成后,一试,果然是一斤短半两。男主人自此就用这杆秤卖油馍,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后,方家女主人重病在床,把男人叫到床前说:“当家的,你知道咱这几年生意咋越做越红火?”男人才说了当年修一斤短半两秤的事儿,说是就是为这半两,日积月累,钱才越赚越多。女主人摇摇头,递给他一个新秤锤。原来,这个秤锤才是当年男主人修的,而他们一直使的是女主人私下让修的一斤涨一两的秤锤。男主人这才明白了女人的一番苦心。就从这儿,这杆1斤17两的老秤就成了方家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据说方家还出资联合同行,把原立于老关帝庙的《公议戥秤定规概》碑重刻后立于山陕会馆药王殿前,一直保存至今。

特殊的地理条件与历史的机缘巧合,加上众多崇尚诚信的商家的苦心经营,共同成就了南阳赊旗的一段商埠传奇。

清代末年,京汉铁路通车,赊店失去了其交通优势,逐渐衰退。1965年,赊旗设县,周总理改“赊”为“社”,定县名为“社旗县”。虽然,地理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但“诚信为本”商业理念仍被社旗人视做先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们正在努力的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时代的传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462553554 传真: 邮箱:13462553554#163.com
地址:社旗县金开电子商务产业园 邮编:473300
Copyright © 2004-2024 社旗在线网络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