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厚重赊店之五十之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的历史定位

厚重赊店之五十之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的历史定位

关键词:社旗历史,商业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社旗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coowa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1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南阳更是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但可曾知否?与当今市场经济最为密切的商业文化却发源于南阳社旗县。西汉末年,南阳盆地东沿崛起赊旗店,就是现在的社旗县——当时这里酿酒业兴盛,因刘秀在此赊酒幌为帅旗兴兵而得名。到了清代,这里商业达到鼎盛,在为“地频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与周口镇、道口镇、朱仙镇齐名,成为中原四大商业重镇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店”的美誉,闻名于中外的“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更是中原深厚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商业文化大书,是中原商业文化之“瑰宝”。
  商会文化之祖脉。社旗山陕会馆是中国民间商会文化的“祖脉之地”。为何兴建山陕会馆?表面上看是商人“通商情、叙乡谊”场所,但绝非仅仅如此,更重要的作用是商人的自律机构,以规范经营行为,对外形成竞争强势。乾嘉年间,全国有16个省的商人在赊旗经商,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在一个镇内集中如此众多的游离于封建体制之外的流寓人口,复杂的南北文化以及众多的、大规模的行业团体,必然带来诸多的不安定社会因素,无序的竞争只会削弱彼此的力量;而商贾内部的奸诡手段更会加剧其消亡。于是统一的民间商会组织的成立就势在必然。据史书记载,各地客商为进一步加强同乡联谊,发展贸易,占领市场,持久经营,相继合资成立了许多同乡会。同乡会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把商埠中同乡之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与异域商人进行竞争。其中山陕商贾较为众多,便成立了“鼎元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率先兴建“山陕同乡会馆”,引得各地商人为树立本籍的商业形象,相互攀比,纷纷兴建会馆。很快,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商贾也相继兴建了内外大王庙、孔庙、福建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等多处会馆。作为赊旗商业行会代表的山陕会馆 在基本职能、组织形式、道德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已经完全具备了中国民间商会的雏形。 中国民间商会是创立于1715年之上海的“商船会馆”,但该会馆早已不复存在。在山陕会馆内保存完好的由过载行制订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称定规概碑》刻立于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因此,社旗山陕会馆是中国民间商会历史源头的文物遗存,是当之无愧的“祖脉之地”。
 商业规则之源头。山陕会馆内存有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以“诚信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社旗山陕会馆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制订商业规则的民间商业行会。他们把制定的规则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代代遵守,以至于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商业规则系列碑文。山陕会馆现存碑刻中记述商业道德规则的碑刻有3块,分别为:《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这三块碑石对于研究清代赊旗镇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也是“诚信为本”商业经营思想的直接展示。这些商业道德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统一度量衡,维护公平公正的行业秩序的。如:立于清雍正二年,重刻于清同治元年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中记述:“……年来人烟稠多,开张卖载者二十余家,其间即有改换戥秤,大小不一,独网其利,内弊难除。是以,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庶乎较准均匀,公平无私,俱各遵依。同行有和气之雅,宾主无足束戾之情。公议之后,不得暗私戥秤之更换。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二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如立于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其间刻录的商业行规更多达十八项:“卖货不得包用,必要实落三分,违者罚银五十两;如有旧店换人名者,先打出官银五十两会行友,违者不得开行;卖货不得论堆,必要逐宗过秤,违者罚银五十两;不得合外分伙计,如违者罚银五十两;卖表辛不得抄红码,必须过秤,违者罚银五十两;不得沿路会客,如违者罚银五十两;落下货本月内不得跌价,违者罚银五十两;不得在门口拦路会客,任客投主,如违者罚银五十两;银期不得过期,如违者按生意多寡出月利;不得假冒姓名留客,如违者罚银五十两;结账不得私让分文,如让者罚银五十两;不得在人家店中勾引客买货,如违者罚银五十两;卖货水湿破烂必要依时价公除……”这些制定于200多年前的商业规则,内容涉及不搞虚假包装、不得卖劣质产品、禁止拉客宰客、不允许打价格战、不缺斤短两等等,规定得相当详细和严厉。这些商业道德规范则是商人公议之后的集体决策,并“禀明县主蔡老爷”批准后刻在石碑上的,具有“法”的权威性与强制性,从而使“诚信为本”的精神能真正在商业活动中起到规范市场与商人经商行为的作用。 三是监督官府的。立于道光二十三年的《过载行差务碑》,即是过载行为了抵制官府“屡经加增”的支官席片而定制的“合约”,并明确说道,“恐历久加增,后不复前,故立琐珉,以为千古流传云尔”。这三块碑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民间商业行会制订的商业游戏规则,对于研究清代赊旗镇、中原,乃至中国民间商会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规范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也是“诚信为本”商业经营思想的直接展示。赊旗镇的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的转变过程,而这一转变的核心即为:将“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精神具化到各种商业行为和商业活动中去,使之形成了一整套商业道德规则,从而确立了良好的自律机制,保证了全镇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在这些商业游戏规则的规范下,“和气生财”和“公平竞争”成为赊店商人的经营特色,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
  商务公开之标本。社旗山陕会馆作为民间商会机构,还开了收支帐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之先河。如立于会馆的《创建春秋楼碑记》、《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记》、《重兴山陕会馆碑记》、《重建山陕会馆碑记》等4块石碑,详细记述了山陕会馆兴建活动。其碑石正面详细阐述了会馆兴建的宗旨,记述了山陕会馆创建及重建的历史过程,而其背面则翔实刻录了所有为兴建会馆捐资商号的名录、捐资数额和建筑用项开支情况,每项开支用银精确到两、钱、分。譬如:“买石头费用使银一万零六百三十五两六钱六分;买树木料费用使银一万六千八百七十三两四钱;买琉璃脊兽砖瓦使银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七两九钱八……”在《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记》中亦特记:除建筑“公用外,独赢三千余金。庙之壮丽不可有加,又不可折空入私,因铸铁旗杆二株重五万余斤,树于大门之左右。”这种细致入微的公示,更是“诚信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和褒扬。这些商业行会财务公开制度所蕴涵的商业道德、诚信观念、价值取向、管理规程等是当今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和道德建设中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因此,社旗山陕会馆不失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之教育基地。
  重义守信之典范。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旗山陕会馆以“诚信为本”为核心的商业文化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山陕会馆又称“山陕庙”,庙里敬祀的是武圣关羽。关羽“义冠古今”,作为山、陕商人崇拜的精神偶像,他所代表的“忠义”和“诚信”美德,为山陕会馆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使这座商业会馆超越了“义”与“利”的争辩,打出了“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道德宣言——这是山陕会馆商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山陕会馆的魂之所在。这种商德宣言依附在关公身上、雕刻在石碑上、隐喻在装饰图案里,反复渲染,集中体现,约束、警醒、教化和鞭策商人要诚信经商。山陕会馆是商业文化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瑰宝”,其建筑造型、布局以及木刻、石雕、彩绘、刺绣等建筑装饰图案艺术精湛,内涵丰富,在总体渲染吉祥和神圣的气氛之中,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崇商意识和“诚信为本”的商业信条,更着意强化了对“诚信为本”精神的宣扬。这种隐喻在装饰图案中的“诚信”道德教化在会馆中比比皆是。如多处着意表现的《赵颜求寿》、《杯羹之让》、《圯桥纳履》等图案,从神仙到皇帝,从英雄到良相,无不尊奉“诚信”这一道德准则。这种道德教化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当时所处的封建时代,对于倡导“诚信为本”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商人的自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诚信为本”和“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作为当时商人经营的哲学基础,成为商人精神价值观的核心。“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已经成为商人精神价值观的体现。
  “一座山陕会馆,半部商业历史”。赊店商业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原商业文化的“瑰宝”。因此,挖掘、包装、推介赊店商业文化,是促进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打造中原文化大省,建设诚信河南的重要基地,其现实意义及特殊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462553554 传真: 邮箱:13462553554#163.com
地址:社旗县金开电子商务产业园 邮编:473300
Copyright © 2004-2024 社旗在线网络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